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以生理牙合为导向的儿童咬合诱导研究

2022.2.10

1. 初诊诊治经过

 

患儿男,6岁1个月,以“双侧上下后牙龋坏伴疼痛3个月”为主诉于2009-11-16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儿童牙病科。患儿3个月前自觉双侧上下后牙龋坏伴疼痛,影响进食。既往史及全身情况:3岁时乳上前牙外伤史,有青霉素过敏史,否认遗传史。

 

临床检查:(1)口外检查:面部左右对称,未见明显异常;(2)口内检查:乳牙列,口腔卫生状况欠佳,软垢Ⅱ~Ⅲ度,牙龈红肿明显;BA AB残根,髓腔开放,根尖瘘管,ED DE、D D深龋,及髓腔;E E 深龋,近髓腔。影像学检查:曲面断层片示乳牙列;BA AB残根,A A不同程度牙根吸收,B B牙根未见明显吸收;ED DE、D D深龋坏及髓腔,牙根未见明显吸收;E E深龋坏近髓腔,牙根未见明显吸收;牙数未见异常;恒牙胚发育未见异常(图1)。牙科畏惧评价:4级(牙科畏惧,不能配合牙科治疗)。

 

15558916024368.png

图1 初诊曲面断层片

 

诊断:(1)BA AB残根、慢性根尖周炎;(2)ED DE、D D慢性根尖周炎;(3)E E 深龋。治疗设计:患儿牙科畏惧,龋齿多发,建议全麻下行牙病治疗。(1)A A拔除;(2)B B 、D根管治疗后树脂充填;(3)ED DE、D 根管治疗后预成冠修复;(4)E预成冠修复;(5)E 树脂充填。治疗过程:经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全麻下给予A A拔除术,B B、D根管治疗后树脂充填,ED DE、D 根管治疗后预成冠修复,E直接预成冠修复,E直接树脂充填。术后医嘱:口腔卫生教育,定期检查。治疗效果:一次性完成全口牙龋病及牙髓病的治疗,恢复了乳牙列的完整性,恢复上下牙弓原有长度,正常行使咀嚼功能。

 

2. 初诊后3年随访

 

初诊后3年随访,患儿9岁2个月,以“前牙‘地包天’1年”为主诉于2012-12-22就诊。患儿1年前换牙后发现前牙“地包天”,影响美观,求治。临床检查:(1)口外检查:面宽面高协调,左右对称,侧貌直面型(图2a),颞下颌关节无异常。(2)口内检查:替牙列,牙列式:6EDC21 12C4E6 、6EDC21 12CDE6;2指状舌尖;磨牙中性,前牙反,2扭转,牙弓不规整,下中线左偏1 mm;牙周正常(图2b)。

 

影像学检查:(1)曲面断层片示替牙列;牙齿替换未见异常;第一恒磨牙建,磨牙近中关系;恒牙胚发育未见异常(图2c)。(2)术前X线头颅侧位片,定13个解剖标志点,包括鼻根点(N)、蝶鞍中心点(S)、眶点(O)、耳点(P)、上齿槽座点(A)、上中切牙切点(UI)、上中切牙根尖点(UIA)、下齿槽座点(B)、下中切牙切点(LI)、下中切牙根尖点(LIA)、颏前点(Po)、颏下点(Me)、颏顶点(Gn),以及下颌平面[即通过颏下点(Me)与下颌下缘的切线],采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临床综合分析法测量分析;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提示:上下颌骨发育略不足,骨性Ⅰ类,Ⅲ类倾向,高角,上前牙舌倾(图2d)。模型分析:磨牙近中,前牙反牙合,2扭转伴指状舌尖;Moyers 预测:上下牙列无拥挤。问题列表:(1)高角骨面型,上前牙舌倾;(2)磨牙近中,前牙反牙合;(3)2扭转伴指状舌尖。诊断:(1)Angle Ⅲ类错牙合,前牙反牙合;(2)矢状骨面型Ⅰ类;(3)垂直骨面型高角型;(4)软组织直面型;(5)生长发育高峰前期。

 

15558916164738.png

图2 初诊后3年随访图片。a 面像;b 口内像;c 曲面断层片;d X线头影测量及分析结果

 

治疗目标:生理牙合。治疗设计:2防龋,解除反牙合,排齐前牙,导萌建牙合。治疗方法:(1)医患沟通,知情同意;(2)2窝沟封闭防龋;(3)上颌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解除反牙合;再定位咬合板使下颌重建在后退的位置上(对刃牙合);(4)上颌2×4固定矫治器排齐前牙;(5)功能矫治器导萌建。治疗过程:上颌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再定位咬合板(下颌后退位),解除前牙反牙合(图3a);上颌2×4固定矫治器排齐前牙,规整牙弓(图3b);矫治后4个月,前牙排齐,中线齐,磨牙中性,覆、覆盖正常(图3c);硅胶导萌器保持、规整牙弓、导萌引导建(夜间)(图3d)。治疗效果:前牙反牙合解除,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中性,牙列整齐,正侧貌协调。进入导萌建阶段。

 

15558917564866.png

图3 治疗过程。a上颌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再定位咬合板(下颌后退位),解除前牙反牙合;b上颌2×4固定矫治器排齐前牙牙合,规整牙弓;c矫治后4个月,前牙排齐,中线齐,磨牙中性,覆牙合、覆盖正常;d硅胶导萌器保持、规整牙弓、导萌引导建牙合(夜间)

 

3. 初诊后4年随访

 

2014-03-19定期检查,患儿10岁5个月,无不适主诉。口腔检查:替牙列,牙列式:654C21 12C4E6、6E421 12C4E6;3 3待萌,间隙不足。影像学检查:曲面断层片显示4 4已萌,53 35 未萌,5 5牙合面高于3 3牙合面,3 3萌出间隙不足(图4a)。诊断:E E 滞留;53 35萌出顺序异常。治疗设计:拔除E E ;通过间隙管理,利用剩余间隙使3 3正常萌出。治疗过程:拔除E E ,行下颌舌弓间隙保持(图4b)。治疗效果:3 3正常萌出,下颌牙列自行排齐。

15558917745401.png

 图4 初诊后4年随访图片。a 曲面断层片;b 下颌舌弓间隙保持口内像

 

4. 初诊后5年随访

 

2015-05-23就诊,患儿11岁7个月,多生牙导致7阻萌。口腔检查无异常。影像学检查:曲面断层片示7近中牙合面见多生牙1颗,多生牙牙合面位于6冠部中1/2,7牙合面与6 颈缘水平,7牙合面位于6颈缘以下(图5a)。诊断:7牙合面多生牙。治疗设计:拔除7近中牙合面埋伏多生牙,观察7 7萌出状况。治疗过程:镇静镇痛下拔除7牙合面埋伏多生牙1颗(图5b)。治疗效果:术后半年,7正常萌出并建(图5c)。

 

15558917846951.png

图5 初诊后5年随访图片。a 术前曲面断层片;b 局麻下切开翻瓣,拔除未发育完成的多生牙;c 术后半年,曲面断层片示恒牙列,28颗恒牙建生理

 

5. 初诊后7年随访

 

2017-04-09就诊,患儿13岁6个月,恒牙列生理稳定。定期检查,无不适。口腔检查:无龋,牙周正常,咬合正常,面型协调。咬合诱导疗效:历经7年,患儿乳恒牙替换完成,12岁建立生理牙合,容貌协调(图6)。患儿咬合诱导7年的影像学检查变化情况见图7,诱导完成后可见恒牙列(28颗恒牙建牙合),牙根平行。

 

15558918022756.png

图6 咬合诱导疗效。a~b面型协调;c~e双侧磨牙中性关系,前牙浅覆牙合覆盖,牙中线与面中线一致,侧方牙群上牙尖对下牙缝,冠角均向远中倾斜(正值),冠转矩(上切牙正值,从尖牙开始向后均为负值,下颌均为负值),2略扭转(舌侧指状舌尖所致)但无间隙;f~g全口牙无龋齿,牙周正常

 

15558918192865.png

图7 咬合诱导7年影像学检查变化情况。a乳牙列(6岁1个月):猛性龋→龋病防控;b~c替牙列(8岁8个月,9岁2个月):切牙替换→反牙合→错牙合矫治;d替牙列(10岁5个月):侧方牙群替换顺序异常→牙弓长度维持;e恒牙列早期(11岁7个月):多生牙→拔除;f恒牙列(12岁1个月):建牙合;g恒牙列(13岁6个月):稳定,无龋齿,面型协调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