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镜检(二)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生物镜检(二)

关键词:生物镜检  [size=10.5pt]无烟煤成分分析  [size=10.5pt]药典标准品  [size=10.5pt]有色金属标样

    丝状微生物:活性污泥中常见的丝状微生物有球衣细菌、贝氏硫黄菌、发硫菌和霉菌等。活性污泥中的丝状细菌数量是影响污泥沉降性能最重要的因素。丝状细菌的菌丝外面包着一个圆筒状的黏性皮鞘,相当于普通细菌的荚膜,菌体细胞能相连而形成丝状。一定数量的丝状球衣细菌对有机物去除有利,但大量繁殖后,会使污泥结构松散,引起污泥膨胀,影响出水水质。当污泥中丝状菌占优势时,会由絮粒中向外伸展,阻碍絮粒间的浓缩,使污泥的SV值和SVI值偏高,SVI200以上时,这些丝状微生物呈丝屑状,造成活性污泥膨胀,膨胀污泥中的微型动物比正常污泥少。溶解氧不足时出现的微生物为贝氏硫黄细菌等,这些微生物适于溶解氧浓度低时生存,活性污泥呈黑色,腐败发臭。
    根据污泥中丝状菌与菌胶团细菌的比例,可将丝状菌分为5个等级。0级,污泥中几乎无丝状菌;±级,污泥中存在少量丝状菌;+级,污泥中存在中等数量的丝状菌,总量少于菌胶团细菌;+ +级,污泥中存在大量丝状菌,总量与菌胶团细菌大致相当;+ + +级,污泥絮粒以丝状菌为骨架,数量超过菌胶团细菌而成为优势菌。在活性污泥法的废水处理构筑物内,真菌的种类和数目一般没有细菌和原生动物多,其菌丝能用肉眼看到,黏着在沟渠或水池的内壁。若繁殖了大量的霉菌,也会引起污泥膨胀。
    微型动物:微型动物包括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和多细胞的微型后生动物,镜检时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种类、形态、结构和数量。原生动物常作为污水净化指标。一般情况下,在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阶段中,原生动物种类的出现和数量的变化往往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在运行初期曝气池中常出现鞭毛虫和肉足虫,如植物性鞭毛虫绿眼虫和肉足虫太阳虫、变形虫等。当废水处理中大量出现鞭毛虫和变形虫,可指示废水处理效果不好,出水CODBOD5较高,水质浑浊。若大量的自由游泳纤毛虫草履虫出现,指示净化作用不太好,出水浊度上升。   
活性污泥净化性能恶化时出现的生物有多波虫、侧滴虫、屋滴虫、豆形虫等快速游泳的生物,这时絮体很碎,约100μm大小。严重恶化时只出现多波虫、屋滴虫,极端恶化时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都不出现。([size=10.5pt]有色金属标样)
    活性污泥解体时出现的生物为蛞蝓简变虫、辐射变形虫等肉足类。这些生物出现数万个以上时絮体变小,使处理水浑浊。当发现这些生物剧增时可减少回流污泥量和送气量,能在某种程度上抑制这种现象。
    活性污泥由恶化状态进行恢复时出现的生物为漫游虫、斜叶虫、斜管虫、尖毛虫等缓慢游泳型或匍匐型生物,曾观察到这些微生物成为优势生物继续一个月左右。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累枝虫的大量出现,则是污泥膨胀、解絮的征兆。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的指示生物。
    纤毛类以纤毛作为行动或摄食的工具,是原生动物中构造最复杂的。如游泳形纤毛虫草履虫、固着形纤毛虫钟虫等。当固着型纤毛虫占优势,钟虫出现且数量较多又活跃,如小口钟虫、八钟虫、沟钟虫、褶钟虫、瓶累枝虫、微盘盖虫、独缩虫等,这些缘毛目的种类都固定在絮状物上,其中还夹杂一些爬行的栖纤虫、游仆虫、尖毛虫、卑气管叶虫等,则说明活性污泥已成熟,充氧正常,生物处理运转正常,出水CODBOD5较低,水质清澈,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钟虫经常出现于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中,可作为处理效果较好的指示生物,小口钟虫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很好时往往就是优势菌种。纤毛虫能大量吞食细菌,特别是游离细菌,还能直接分解一些可溶性有机化合物。在活性污泥法中,纤毛虫可促进生物絮凝作用在二次沉淀池中沉降得好,因此可改善生物处理法出水的水质。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生物镜检(二)

查看完整回复请点击这里:
生物镜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