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额眶回癫痫的电临床症状学特点和手术疗效分析-3

2022.1.01

3.讨论

 

3.1额眶回的解剖和功能联系

 

额眶回位于额叶底面,按Broadman分区主要由BA10、11、12、13、14、47区构成,与额叶内外侧面、岛叶及颞叶毗邻。其中额下回向眶部延伸为外侧眶回后部及后眶回,额中回向眶部延伸为外侧眶回前部及前眶回,而额上回向眶部延伸为内侧眶回及直回。额眶回前部为颗粒皮质,并与额叶前部背外侧皮质同源;额眶回后部为无颗粒型皮质,与岛叶前部相连续,并与扣带回、嗅前核、梨状皮质相邻,同为异生皮质,可视为边缘系统的一部分;还可以通过钩束和颞叶相联系,从而产生颞叶症状。额眶回皮质接收各种感觉信息输入,与人类情绪产生和感觉信息整合处理及风险评估决策等密切相关。

 

3.2额眶回癫痫的电临床症状学特点

 

额眶回癫痫作为额叶癫痫的一种,报道相对较少。其致痫病变常为FCD、脑软化灶、低级别肿瘤、海绵状血管瘤等。本组中FCD7例,脑软化灶2例,结节性硬化1例(SEEG证实该病人的致痫结节为额眶区结节,而其他结节并没有致痫性)。额眶区癫痫头皮脑电图间期放电常以一侧前头部为主,并与致痫区侧别一致。部分病人发作前有先兆,常为非特异感觉或植物神经症状,发作过程中可伴较强的情感色彩,表现为莫名恐惧害怕,有时伴较长愣神期。

 

本组病例SEEG也证实这一点,发作期放电局限于额眶回皮质并不产生任何症状,但当放电早期向前扣带回或岛叶扩散时可产生过度运动,表现为近端肢体大幅度、剧烈的重复性动作,如双上肢挥舞和双下肢蹬踏样动作;向额后扩散可产生简单运动性发作,表现为一侧肢体强直、头眼偏转或双侧非对称性强直等;向颞岛叶扩散可产生自动运动伴植物神经症状,甚至产生恐惧害怕等情绪反应等。

 

研究认为:电刺激额眶回常出现中性或负面感觉,有证据表明左侧额眶回常出现负面感觉,而右侧额眶回主要为中性体验,但总体阳性率并不高。本组病例中29个电极触点仅2个触点刺激出功能。电刺激额眶回前部并不出现皮质功能表达,阳性刺激结果常出现在眶横沟附近区域。电刺激额眶回中后部可出现不能明确的味幻觉等,但伴有后放电,认为是扩散症状。因此,额眶回前部常被认为是静默皮质,而额眶回中后部是非静默皮质。

 

3.3额眶回癫痫的手术疗效和并发症

 

经SEEG证实额眶区为发作起始,切除额眶回短期内常能获得良好效果,本组癫痫控制达EngelⅠ级8例,但长期效果需兼顾早期扩散区。为此SERLETIS等提出额眶回癫痫附加症概念,认为额眶回癫痫有时需要附加切除早期扩散区额叶和前颞叶才能获得良好效果。但本组认为:额眶回癫痫还有附加岛叶可能,因岛叶紧邻额眶回,尤其是岛叶前部具有额眶回后部类似的细胞构筑特点,都是无颗粒皮质。

 

本组就有2例早期扩散至岛前小叶的病例,1例早期切除额眶回和岛叶,术后随访期间未再发作;另1例仅切除额眶回,1年后再次发作,予切除岛叶后未再发作。另外,额眶回后界切除与手术疗效相关,额眶回后界为前穿质,切除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避免损伤嗅神经和视束,另一方面需看到终板池和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才能保证切除彻底。本组病例术后没有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额眶回被认为是静默皮质,另一方面是病人的一些功能(如情绪整合和风险决策功能等)不便于进行手术前后评估对比。但文献报道左侧额眶回切除术可能发生短暂的记忆功能轻微损伤。

 

综上所述:额眶回癫痫间期放电常位于一侧前头部,以复杂运动性发作为主,因早期扩散区导致不同症状学表现;手术切除致痫灶时,需警惕额眶回癫痫附加症的可能。

 

来源: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20,25(09):401-405.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