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简述老年人胆石症的发病机制

2023.6.06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胆石中的主要成分胆固醇和胆红素均是胆汁中的溶质并随胆汁运输。研究表明,大部分不溶于水的胆固醇可通过微胶粒(micelle)形式和囊泡(vesicle)形式“溶解”于胆汁溶液中。胆固醇、胆盐和磷脂按一定比例组合即可形成直径为50~60A的微胶粒。因亲水基团排列在表面,故可将胆固醇“溶解”于胆汁中。胆固醇、胆盐和磷脂三者的比例失调即可使胆固醇析出结晶。囊泡是由磷脂和胆固醇构成,较微胶粒大10~20倍的单层、空心、球形结构。溶于微胶粒和囊泡的胆固醇能够互相转变并处于动态平衡中。总之,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是以胆固醇自身的过饱和、结晶析出、沉淀成核作为基础,而胆汁淤滞、胆囊排空障碍则以动力学角度为沉淀物提供了聚集、增长成石的条件。胆汁中胆红素约99%是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只有1%为非结合胆红素且不溶于水,当有钙离子存在时很容易生成胆红素钙沉淀。正常生理状态下,胆盐使非结合胆红素离子化,避免与钙接触,另外胆盐还可与钙结合降低游离钙浓度。在病理状态下,非结合胆红素比例增加或胆盐不足,均可产生胆红素沉淀,成为胆色素结石的基础。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