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报告文献-1

2021.12.28

双侧大脑前动脉(anteriorcerebral artery,ACA)闭塞临床较为罕见,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其临床表现主要与额叶及胼胝体功能受损有关,症状与体征多样,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延误治疗时机,最终导致预后不良。为此,本研究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期收治的1例双侧ACA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复习,探讨双侧ACA闭塞的临床特点、诊断和病因与发病机制;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2岁,因“反复晕厥发作8年余,加重2个月”于2018年12月入院。患者近8年来常于用力排便时出现晕厥发作,伴黑朦、大汗淋漓、四肢无力,随即意识丧失,出现大小便失禁;每次发作持续5~6min,每年发作1~2次,发作后患者可自行好转。期间患者曾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对症处理(具体不详)。

 

近2个月来,患者晕厥发作6次;发作时症状较前加重,伴胸闷、胸痛,遂至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十余年,自诉血压、血糖控制平稳;无吸烟、饮酒史。急诊查心电图示:Ⅰ、Ⅱ、aVL、V4、V5、V6导联ST-T段抬高;心肌酶谱:高敏肌钙蛋白T22.47ng/L,B型脑钠肽414.3pg/mL,经心内科会诊后以“急性心肌梗死”收治入院。

 

入院后予以抗血小板、降脂、降压、控制血压、血糖等对症治疗。行冠脉造影示前降支重度狭窄,最窄处狭窄达90%;对狭窄处行支架植入术,术后血管造影示前降支血管狭窄消失。术后给予抗凝、抗血小板、降脂等治疗;但患者逐渐出现四肢无力、站立不稳、不能行走,伴小便失禁、反应迟钝、交流障碍。

 

头颅CT检查示,右侧侧脑室前角及胼胝体膝部脑梗死(图1A),经会诊后转入神经外科。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部未见明显异常,意识清楚,表情淡漠,高级皮质功能检查不能配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活动正常,其他颅神经亦未见异常;双侧上肢肌力Ⅳ级,双侧下肢肌力Ⅰ级,双侧下肢Babinski征阳性、反射亢进(+++),脑膜刺激征(-)。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均正常。MRA和DSA检查均示双侧ACA闭塞(图1B-D)。

 1637715753752634.png

给予抗血小板、降脂、神经营养、控制血压和血糖等对症治疗,患者的症状改善不明显。在其家属要求下,患者出院回当地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出院后4个月电话随访,患者已可与他人进行简单交流,反应迟钝较前好转,双上肢肌力较前好转,双下肢肌力及小便失禁无改善。

 

2.讨论

 

2.1双侧ACA闭塞的发病概况

 

ACA分布区脑梗死在临床上并不多见,约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1.8%~3%;其中双侧ACA分布区脑梗死则更少见。Bogousslavsky等报道了27例ACA分布区脑梗死患者,其中仅有2例患者为双侧ACA分布区脑梗死。Kang等报道了100例ACA分布区脑梗死患者,其中仅有9例患者为双侧ACA分布区脑梗死。而经相关血管影像学检查确诊的双侧ACA闭塞则极为罕见,国内外仅有个例报道;尚无关于其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报道。

 

既往文献报道,双侧ACA闭塞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患者多见,偶见于年轻的男性患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脑血管影像学检查的普及;推测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双侧ACA闭塞患者被检出。本例患者系老年(62岁)男性患者,经MRA和DSA检查确诊,发病年龄与既往文献报道的相一致。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