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发酵过程中染菌综合分析及防止措施(二)

2020.5.12

10.杂菌污染的途径和防治:

(1)种子带菌及其防治:

原因分析:种子保存  种子培养设备  种子换代及接种  种子培养基

防治措施:

检查发生污染所用的保藏菌种。

检查发生污染的种子罐接种所用的三角瓶等器皿。

检查对三角瓶、棉花塞、培养基等所进行的灭菌操作。

检查天菌锅的工作情况,校核温度表和压力表。灭菌锅工作时锅内空气务必排尽。

检查无菌室的无菌状况,特别是接种箱。检查接种箱所用的杀菌熏剂。

检查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

对杂菌或噬菌体进行微生物检验。

(2)空气带菌及其防治:

防治措施:

油渗入空气:改用无油润的压缩机。

列管式冷却器穿孔。

过滤介质松动,空气走短路。

过滤介质被水润湿。

过滤介质老化.

(3)设备的渗漏或“死角”造成的染菌及其防治:

设备渗漏主要是指发酵罐、补糖罐、冷却盘管、管道阀门等,由于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磨浊摊口金属与原料中的泥沙之间磨损、加工制作不良等原因形成微小漏孔后发生渗漏染菌。

“死角”包括了发酵设备或连接管道的某一部位和培养基或其他物料的某一部分等。

盘管的渗漏染菌及防治:

原因分析:由于存在温差(内冷却水温、外灭菌温),温度急剧变化,或发酵液的pH低、化学腐蚀严重等原因。

防治措施:生产上可采取仔细清洗,检查渗漏,或降低冷却水中Cl-1的含量等措施加以防治。

空气分布管的“死角”染菌及防治:

原因分析:受搅拌与通所的影响,易磨蚀穿孔

防治措施:采取频繁更换空气分布管或认真洗涤等措施

发酵罐的渗漏染菌及防治:

原因分析:

发生局部化学腐蚀或磨蚀,产生穿孔渗漏。

罐焊接处等的周围容易积集污垢。

发酵罐的制作不良。

发酵罐封头上的各个接口。

发酵罐的修补焊接位置不当。

防治措施:

采取罐内壁涂刷防腐涂料、加强清洗并定期铲除污垢等是有效消除染菌的措施。

采用不锈钢或复合钢可有效克服此弊端并注意清洗是可以避免染菌的。

④管路的安装或管路的配置不合理形成“死角”:

原因分析:

经常将一些管路汇集到一条总的管路上。管路大多采用法兰连接。

防治措施:

采用单独的排气、排水和排污管可有效防止染菌的发生。

法兰的加工、焊接和安装要符合灭菌的要求尽可能减少或取消连接法兰等措施

⑤管件的渗漏形成染菌及防治:

(4)生产原料灭菌不彻底导致的染菌:

*原因分析:

淀粉质原料,在升温过快或混合不均匀时容易结块,使团块中心部位“夹生”,蒸汽不易进入将杂菌杀死

培养基中诸如麸皮、黄豆饼一类的固形物含量较多,在投料时溅到罐壁或罐内的各种支架上,容易形成堆积,这些堆积物在灭菌过程由于传热较慢,一些杂菌也不易被杀灭。

*防治措施:

升温前先通过搅拌混合均匀,并加人一定量的淀粉酶进行液化;有大颗粒存在时应先经过筛除去,再行灭菌;

对于麸皮、黄豆饼一类的固形物含量较多的培养基,采用罐外预先配料,再转至发酵罐内进行实罐灭菌较为有效。

*具体措施:

购进原料应干燥,仓贮原料应保持干燥。

制各培养基时,粉碎原料先用冷水浸润,调浆罐搅拌要充分防止结块。

粉碎原料颗粒应足够小,大颗粒会影响杀菌效果。

假如生产原料被孢子严重污染,制成培养基后,可在30℃保温数小时,待孢子

发芽后再行杀菌。

(5)操作不当造成染菌及其防治:

*原因分析:

灭菌时由于操作不合理,未将罐内的空气完全排除,造成压力表显示“假压”。

产生泡沫发泡严重时泡沫可上升至罐顶甚至逃逸,以致泡沫顶罐。

连续灭菌过程中,培养基灭菌的温度及其停留时间没有符合灭菌的要求。

探头或元件灭菌方法不当。

*防治措施:

灭菌升温前打开排气阀,排尽冷空气。

加入消泡剂进行消泡处理。

连续灭菌过程中,避免蒸汽压力的波动过大,严格控制灭菌温度。

探头或元件保证灭菌彻底。

(6)噬菌体污染及其防治:

防治措施:

认真保藏好生产菌株,确保其不受污染。

严禁活菌体排放。

强化设备管理。

加强环境卫生工作。

加强对无菌空气,空间杂菌及噬菌体监测工作。

*感染噬菌体后采用的理方法:

选育抗性菌株。

轮换使用专一性不同的菌株。

加化学药物(如谷氨酸发酵可加2~4ppm氯霉素,0.1%三聚磷酸钠,0.6%柠檬酸钠或铵等)。

将培养液重新灭菌再接种(噬菌体不耐热,70~80?C经5分钟即可杀死)

其他方法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