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形态学特点与诊断

2019.4.3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e leukemia,CML)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性疾病,除主要累及粒系外,红系、巨核系亦可受累。临床特征为持续性进行性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分类中有不同分化阶段的粒细胞,但以中幼粒细胞阶段为主,脾肿大,90%以上患者骨髓细胞中有特征性的费城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

①检验

Ⅰ.血象

Ⅰ)白细胞 白细胞数显著增高,初期一般为50×109/L,多数在(100~300)×109/L,分类以粒细胞系为主,常>90%,出现大量未成熟粒细胞,以中性中幼粒及晚幼粒细胞增多尤为突出,杆状和分叶核粒细胞也增高,尤其是嗜碱性粒细胞可高达10%~20%,是慢粒的特征之一,有助于其诊断且是与其它粒细胞增多的疾病相鉴别依据之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比率减少,少数患者单核细胞也增高。随着病期进展,原始粒细胞可增多,加速期可>10%,急变期可>20%。

Ⅱ)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在疾病早期,红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以后逐渐出现贫血,一般为正常细胞性贫血,可有红细胞大小不均和异形,嗜多色性或点彩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

Ⅲ)血小板 初诊断病例血小板正常或增多,有时可高达1000×109/L,加速期及急变期,血小板可减少。血小板形态可发生变异,偶见巨核细胞碎片或裸核。

Ⅱ.骨髓象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细胞为主,红系细胞相对减少或受抑制,粒、红比值可高达10~50∶1。主要是中性中幼、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原始粒细胞<10%,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

本病的晚期可发生急性变(慢粒急变),又称原始细胞危象(blast crisis)。大多数病例发展为急粒变,约占50%~60%,其次为急淋变,约20%~30%,少数患者可急变为单核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等类型急性白血病。此时的骨髓象特点为原始细胞明显增高,因慢粒急变时可发展成为任何类型急性白血病,故骨髓中原粒细胞(Ⅰ型+Ⅱ型)或原淋+幼淋,或原单+幼单等相应类型的原始和幼稚细胞增高,≥30%,嗜碱性粒细胞增高,红系、巨核系细胞均受抑制或减少。

骨髓活检病理切片见骨髓组织几乎完全为白血病细胞所浸润,而无脂肪组织。在疾病后期,部分病例出现局灶性骨髓纤维化。

Ⅲ.细胞化学染色 NAP阳性率及积分明显减低,甚至为0分。慢粒合并感染、妊娠及急变期,NAP积分可升高。治疗获得完全缓解时,若NAP活力恢复正常,提示预后较好。

Ⅳ.免疫学标志 慢粒急变后免疫标志表达较复杂,慢粒髓细胞变多表现CD33、CD13、CD15、CD14及HLA-DR阳性;淋巴细胞变有CD3、CD7、CD2、CD5、CD10、CD19、CD20、CD22及HLA-DR阳性;巨核细胞变可出现CD41a、CD41b及PPO阳性。

Ⅴ.血液生化 血清及尿中尿酸浓度增高,血清钾亦增高,主要是化疗后大量白细胞破坏所致。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及其结合力显著增加,且与白血病细胞增多程度呈正比。血清乳酸脱氢酶、溶菌酶亦增高。

Ⅵ.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验 细胞遗传学的发展,90%以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细胞中出现Ph染色体。1973年Rowley证实Ph染色体系第9号与22号染色体长臂末端相互易位后所形成。Ph染色体不仅出现于粒细胞,也出现于幼红细胞、幼稚单核细胞、巨核细胞及B细胞,少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也可出现,这表明本病的病变起源于多能干细胞,是干细胞克隆发生突变和肿瘤转化所致。

②诊断

根据CML的临床表现特征、血象、骨髓象、染色体核型分型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此病进行诊断与分期,具体标准见表9-5。本病主要与类白血病反应、骨髓纤维化、血吸虫病等疾病进行鉴别。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