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安诺携手居里研究所再登Nature子刊,揭染色体再活化机制

2017.11.10

  在雌性哺乳动物胚胎形成过程中,两条X染色体的其中一条失活,完成剂量补偿效应。对于小鼠而言,X染色体失活(XCI)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父源X染色体(Xp)启动印记失活,此失活状态在滋养外胚层细胞(TE)及原始内胚层细胞(PrE)中得以维持,但在囊胚内细胞团(ICM)的外胚层细胞中,Xp会出现再活化现象,随即进入第二阶段XCI进程。此前,安诺基因助力法国居里所科研工作者对于X染色体失活的机制已经有了较多的探索,相应成果已在Nature主刊、子刊发表,但囊胚内细胞团中Xp是如何撤销失活状态,发生再活化,其机制仍不明晰。本次新发表的文章利用了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的方法,对X染色体再活化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

185064_201711101508561.jpg

  研究选择34个雌性小鼠胚胎样本,利用llumina HiSeq平台,对E3.5、E4.0内细胞团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获得的数据结合已发表的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发现E3.5与E4.0细胞间存在明显异质性,且无论是早期细胞还是中期细胞,都能分出两种细胞亚群。基于多潜能分化因子的表达,E4.0内细胞团明显分为原始内胚层细胞、外胚层细胞两大类,其中只有外胚层细胞会出现基于Xist表达及H3K27me3 富集程度下降的X染色体再活化现象。

  深入挖掘数据,将检测到的X染色体基因分为早期再活化基因,晚期、后晚期再活化基因及失活逃脱基因,发现早期再活化的基因受转录因子调控,多含有转录因子结合区域,存在大量H3K4me3修饰形式,而晚期再活化基因往往存在H3K27me3富集。文章首次深入阐明了X染色体再活化分子机制,揭示了这一生物学过程中的表观修饰及转录因子结合的重要性。

185064_201711101508431.jpg

  X染色体再活化模型

  作为国内单细胞测序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安诺基因单细胞多组学研究解决方案已经丰富至三大组学(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涵盖单细胞基因组测序、单细胞外显子测序、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单细胞全转录组测序、单细胞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单细胞基因组与转录组平行测序(G&T Seq)。这些技术能够有针对性地准确服务于不同的研究领域及研究策略,使得科研工作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细胞间的异质性。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