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左下肺空洞样病变诊断分析

2022.3.30

先天性支气管闭锁(congenital bronchial atresia,CBA)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是第2位最常见的先天性支气管异常,以20~30岁青年高发,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自Ramsay等在1953年首次报道CBA以来,国外文献已有诸多报道,但国内相关报道较少。临床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常误诊为肺内型支气管囊肿、支气管内肿瘤、肺隔离症等疾病。本文对1例CBA误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病例资料

 

男,12岁。因间断发热伴咳嗽、咳痰5个月,近日加重入我院。5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症状,咳少量黄脓痰,体温38.5℃,同时伴乏力、咽部不适、流涕。在当地医院行胸部CT扫描示左下肺阴影,按肺部感染予青霉素等抗感染治疗3d,体温恢复正常出院。

 

本次入院前1个月再次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症状,体温最高38℃,咳少量白痰,无胸闷、气促、胸痛等症状。当地医院再次行胸部CT检查示左下肺空洞样病变,拟诊肺囊肿伴感染予头孢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1周,后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较前明显好转。近日上述症状加重,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到我科就诊,拟诊支气管囊肿伴感染收入院。

 

既往史无特殊。查体:体温36.8℃,脉搏88/min,血压120/60mmHg。意识清,呼吸平稳,营养状况佳,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右肺呼吸音粗,左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8/min,律齐,心音有力。腹部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查血白细胞9.6×109/L,中性粒细胞0.46,嗜酸粒细胞计数308×106/L,红细胞4.68×1012/L,血红蛋白134g/L;C反应蛋白3mg/L;红细胞沉降率17mm/h;D-二聚体50μg/L;肝肾功能均正常;IgE定量581kU/L。支气管镜检查示支气管黏膜炎症表现。

 

行胸部增强双源CT扫描示左肺上叶后段、下叶背段支气管扩张(含气)伴周围肺气肿改变,见图1。住院期间予头孢他啶抗感染,监测体温正常,咳嗽、咳痰症状明显好转。根据患者胸部双源CT表现确诊为CBA,建议外科手术治疗,家属拒绝,随访1年,病情稳定。

 


2讨论

 

2.1发病机制

 

结合文献分析,本例胸部双源CT发现病灶临近支气管狭窄伴周围肺气肿形成,有典型的支气管截断伴黏液嵌塞、支气管扩张含气和同叶段周围肺组织气肿“三联征”表现,确诊为CBA。分析发病机制为在气管的发育过程中上皮曾过度增生,使管腔一度闭塞,而后过度增生的细胞退化并吸收,使管腔重建再通。

 

如管腔重建过程受阻,则发生支气管闭锁。闭锁支气管远端的气管继续分泌黏液,致黏液聚集形成黏液栓并支气管扩张。黏液栓的形态是沿支气管树走行的铸形结构,其主要成分为黏蛋白或黏膜糖蛋白,主要由气管黏膜杯状细胞或腺体分泌。

 

闭锁远端的支气管和肺组织保留大体正常的发育情况,但肺泡数量减少,闭锁的肺组织虽不能通过正常通道进行通气,但可通过肺泡间的孔氏孔(Kohn孔)、支气管肺泡管(Lambert管)、细支气管间小管(Martin管)等通道进行侧支通气,累及的肺组织由于活瓣现象产生过度膨胀和肺气肿。故CBA的病理特点主要包括支气管局部闭锁、黏液栓、支气管扩张含气和远侧或邻近肺组织肺气肿表现。

 

2.2临床特点

 

CBA的平均发病年龄为17岁。左上叶尖后段为CBA最常见部位,左上叶占64%,左下叶占14%,右下叶及中叶仅占8%,分析可能是左上叶在胚胎发育时期不稳定所致。据统计,58%CBA患者在确诊时无临床症状,多为体检时发现,在出现症状的病例中,21%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14%出现气促,6%出现咳嗽症状。大多数患者体检时可出现受累部位呼吸音减低。有文献报道1例CBA出现患侧胸肌发育不良。本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且抗生素能迅速控制感染症状,听诊患侧呼吸音减低。

 

2.3影像及支气管镜表现

 

多层螺旋CT能从不同角度(冠状面、矢状面、斜面)观察支气管,使得段及亚段支气管闭锁的诊断和含黏液扩张的支气管显示更清晰,可为该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CBA典型螺旋CT“三联征”表现如下:①黏液栓表现为分支状或指状结构,与CT扫描层面平行时为“V”形、“Y”形或多个分支条状,与CT扫描层面垂直时为结节状,平扫CT值为11~33Hu,黏液栓多为水样密度,但黏液嵌塞时如蛋白含量增多,CT值可超过30Hu,但增强扫描无强化。②支气管扩张含气,本例胸部CT可见空腔样病变,实为黏液嵌塞扩张的支气管,黏液栓溶解时可出现类似含气的空腔样改变。李惠民等研究提示,CBA患者胸部CT显示黏液栓近端膨大含液,远端支气管扩张含气,逐渐变细,称为“蝌蚪征”,此征具有特征性,在其他疾病中未见报道。③受累的支气管周围肺组织呈非炎症性肺气肿样改变,与病变支气管所属一致。

 

此外,病变远端未见阻塞性炎症表现,病变肺组织血管纹理减少、变细,气肿与周围正常肺组织分界清楚,均为CBA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支气管镜检查可提示支气管闭锁,还可排除肿瘤、异物、炎症性病变等近端支气管阻塞性病变。本例支气管镜检查未见明显的支气管管腔闭锁。

 

2.4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

 

临床很多CBA患者无症状,加上部分医生对CBA缺乏认识,易仅凭胸部CT检查结果将CBA误诊为支气管囊肿伴感染。该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及支气管镜检查,且诊断需排除其他可形成支气管黏液栓的疾病,包括:①肺内型支气管囊肿:本病多为规则光滑的圆形囊肿或空腔,与支气管走行一致,不出现邻近肺组织的肺气肿改变。而CBA黏液栓影像学典型改变为靠近肺门(但与肺门结构无关)的结节样或肿块样阴影,边界清晰,周围肺组织出现血供减少(肺血管床减少)及过度通气区域,且因病灶不与外界环境接触,病灶肺组织内多不见炭末沉着。②支气管内占位性病变并黏液栓:支气管内占位性病变胸部CT增强扫描除可见不强化的黏液栓外,还可见强化的软组织影,支气管镜检查亦可见支气管内新生物形成。③感染性疾病(如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喘息,胸部CT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特征性中心支气管扩张,病变支气管内可合并黏液嵌塞。而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病变广泛,常累及多个肺段,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2.5治疗

 

目前研究认为CBA的治疗方法可分为外科手术(肺叶或肺段切除)及保守治疗。对于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评估无手术禁忌证后建议立即行手术治疗。本例选择随访观察也不失为一种治疗选择。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