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DNA重组(DNA recombination)技术:工具酶

2020.9.08

一、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RE)是其中最重要的工具酶之一。它是一类核酸水解酶,能识别和切割双链DNA分子中的特定核苷酸序列。
(一)命名原则
限制性内切酶大多从细菌中发现,根据来源进行命名,限制酶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斜体)为宿主菌的属名,第二、第三个字母(小写,斜体)代表宿主菌的种名缩写,第四个字母(斜体)是株或型,最后的罗马数字表示同株内发现和分离的先后顺序。如从流感嗜血杆菌中分离到的几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命名为HindⅠ、HindⅡ、HindⅢ等等。
(二)分类
根据酶的结构、作用的不同,可将限制性内切酶分为三种类型。Ⅱ型限制性内切酶具有高度特异性的DNA裂解点,而Ⅰ型和Ⅲ型兼有修饰(甲基化)作用和依赖于ATP的活性,但不能在识别序列上直接裂解DNA,故用途较少。因此,Ⅱ型限制性内切酶是基因工程和基因诊断中重要的工具酶,通常不特别说明的即为Ⅱ型限制性内切酶。

(三)限制性内切酶的功能

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以双链DNA分子的4~8个特异性核苷酸顺序为多见,其中6个核苷酸顺序最常见。酶解后5′末端为磷酸基,3′末端为羟基。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一般具双重对称性,切口共有三种类型:①5′末端突出型;②3′末端突出型;③平末端型。例如EcoRI识别序列为GAATTC,酶水解发生在GA之间,产生错开的5′突出末端;PstI的识别序列为CTGCAG,水解发生在AG之间,产生错开的3′突出末端;而HpaI识别序列为GTTAAC,水解发生在TA之间,产生不错开的平末端(blunt end)。错开突出的单链末端,很容易与互补的单链末端配对“粘合”起来,因此称为粘末端(cohesive end)
限制性内切酶切口类型
来源不同但能识别和切割同一位点的酶称为同工异源酶(isoschizomer)。如BamHI和BstⅠ(G↓GATCC),Xho和PaeR7(C↓TCGAG),这些同工异源酶可以互相代用。

另有些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不同,但是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这些酶称为同尾酶(isocaudarner)。例如BamHI(G↓GATCC)和Sau3AI(N↓GATCN),由此产生的DNA片段可通过粘末端相互连接,使DNA重组有更大的灵活性。

(四)反应条件
限制性内切酶种类很多,来源不同,但反应条件都很相似。
表7-2 限制性内切酶的一般反应条件
(五)DNA的甲基化作用
许多细菌有限制与修饰系统,该系统使外来的DNA降解,而对于自身的DNA则加以修饰不被降解。Ⅱ型限制性内切酶不具甲基化作用,这一功能由相应的修饰酶承担,它们识别同一DNA顺序而发挥作用不同,例如PstI限制酶和PstI甲基化酶均识别5′-CTGCAG-3′,前者切割5′-CTGCA↓G-3′,后者使A甲基化,形成5′-CTGCmAG-3′,甲基化后则被保护而不为PstI限制酶切割。

大多数E.coli中含有两种可使DNA甲基化的酶:dam甲基化酶和dcm甲基化酶。dam甲基化酶识别5′-GATC-3′,使A的N6位甲基化形成5′-Gm6ATC-3′,如限制性内切酶Bcl识别顺序为5′-TGATCA-3′,BclI dam甲基化酶作用后的TGm6ATCA就不能被Bcl I 切割了。dcm甲基化酶识别5′-CCWGG-3′(W为T或A),并使一个C→m5C,甲基化后形成Cm5CWGG,就不能被识别顺序为5′CCWGG3′的限制性内切酶EcoRⅡ切割了。
(六)应用及注意事项

在分子生物学领域,限制性内切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主要用途如下:①改造和组建质粒;②组建基因组DNA物理图谱;③基因组DNA同源性研究;④DNA重组克隆及亚克隆;⑤DNA杂交与序列分析。

限制性内切酶活性单位规定如下:在适当的温度、pH和离子强度等条件下,1小时内完全分解1μg特异DNA底物所需的限制性内切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酶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好的限制性内切酶应不存在任何核酸内切酶和外切酶的污染,长时间酶解不出现识别顺序特异性的下降。

限制性内切酶在非标准反应条件下,能切割一些与其特异识别顺序类似的序列,酶的特异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星号活力,一般在限制性内切酶的右上角加一个*表示。如EcoRI*代表EcoRI的星号活力,当在高pH或低盐离子强度条件下,EcoRI的识别顺序由5′-G↓AATTC-3′变为5′-N↓AATTN-3′;另一种情况是对AATT中的A、T分辨不严格,故实验时应防止星号活力产生。诱发星号活力出现的原因有:①反应体系中甘油含量高(>5%,V/V),应使用最小酶量避免;②限制性内切酶用量过大(大于100U/μgDNA);③低离子强度(小于25mmol/L);④高pH环境,如pH8.0,一般建议用pH7.0的缓冲液;⑤含有机溶剂(如二甲基亚砜、乙醇、二甲基乙酰胺等);⑥Mn2+、Cu2+、Co2+、Zn2+等非Mg2+的二阶阳离子存在。常易发生星号活力的酶有:EcoRI、HindⅢ、PstI、SalI以及HinfI等。

二、DNA聚合酶

(一)DNA聚合酶I

DNA聚合酶I(DNA polymerase I)是从大肠杆菌中发现的第一个DNA聚合酶,分子量为109KD。它能以DNA为模板,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底物,在Mg2+的参与下,从游离3′端羟基,以5′→3′核酸聚合酶活性使DNA链延伸。此外由于它具有5′→3′核酸外切酶活性,常用于标记DNA探针(切口平移法)。

用枯草杆菌蛋白酶可将DNA聚合酶I裂解为大小两个片段,大片段分子量为76KD,这个片段也称为Klenow片段(Klenow fragment)。它具有5′→3′聚合酶活性及3′→5′外切酶活性,而失去了5′→3′外切酶活性。Klenow片段的3′→5′外切酶活性能保证DNA复制的准确性,把DNA合成过程中错配的核苷酸去除,再把正确的核苷酸接上去。Klenow片段主要用途有:①补齐双链DNA的3′末端,使3′末端标记;②在cDNA克隆中,第二股链的合成;③DNA序列分析。

(二)Taq DNA聚合酶

Taq DNA聚合酶是一种耐热的依赖于DNA的DNA聚合酶,最佳反应温度为75~80℃。可用于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DNA分子的特定序列进行体外合成扩增,也可用于DNA测序。

(三)逆转录酶

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是多功能酶,它能催化以RNA为模板的DNA聚合反应;具有3′→5′RNA外切酶活性(又称RNA酶H活性),能特异降解RNA-DNA杂交分子中的RNA部分;它还具有DNA指导的DNA聚合酶(DDDP)功能。逆转录酶以mRNA为模板,催化合成出互补的DNA称为cDNA(complementary DNA)。由此可构建cDNA 文库,筛选特异的结构基因。逆转录酶没有3′→5′DNA外切酶活性,因此无校对功能,错配率较高,约每2万个核苷酸链会出现一个错误。

(四)末端转移酶

在二价阳离子存在下,末端转移酶(terminal transferase,TdT)催化dNTP加到DNA分子的3′-OH,以带3′突出的DNA为最佳受体。此酶常用于给载体或cDNA加上互补的多聚体尾,造成便于重组的人工粘性末端;其次也可用于DNA片段3′末端标记。


三、DNA连接酶

DNA连接酶(DNA ligase)催化双链DNA一端的3′-OH与另一双链DNA5′端的磷酸根形成3′,5′-磷酸二酯键,使具有相同粘末端或平端的DNA末端连接起来。连接酶主要有两种:T4噬菌体DNA连接酶和大肠杆菌DNA连接酶,重组DNA技术中常用前者。T4DNA连接酶分子量为68KD,催化两个独立DNA片段5′磷酸基与3′羟基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从而把两个独立DNA分子连接起来。必须注意的是DNA分子磷酸二酯键的断裂称为切口(nick),可以用T4DNA连接酶来修复;如DNA分子中核苷酸缺失,称缺口(gap),不能单独用连接酶来修复。


四、T4多核苷酸激酶

T4多核苷酸激酶(T4 polynucleotide kinase)来源于T4噬菌体感染的大肠杆菌,催化ATP分子的γ-磷酸转移到DNA链的5′末端上。反应有二种类型:前向反应(forward reaction)和交换反应(exchange reaction)。在前向反应中,ATP的γ-磷酸转移到脱磷酸的DNA链的5′末端上;在交换反应中,过量的ADP使T4多核苷酸激酶将DNA链5′末端磷酸转移到ADP上生成ATP,然后再由[γ-32P]dATP上将同位素标记的γ-磷酸转移到DNA链5′末端,使之重新磷酸化。

T4多核苷酸激酶还有3′磷酸酶活性。

T4多核苷酸激酶多用于放射性标记DNA链5′末端,以进行DNA测序实验。此外也可用于连接反应,使缺少5′末端磷酸的DNA分子5′磷酸化,以便3′,5′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五、碱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有两种:由大肠杆菌分离出来的细菌碱性磷酸酶(bacterial alkaline phosphatase,BAP)和由牛肠道分离出来的小牛肠碱性磷酸酶(calf intestinal alkaline phosphatase,CIP),它们都催化切除DNA、RNA和 dNTP上的5′磷酸基团。

碱性磷酸酶用于从DNA片段上除去5′磷酸,以防止自身连接;此外可用于T4多核苷酸激酶和32P标记5′末端之前,从DNA或RNA分子5′端除去磷酸,以便进一步用P32标记的γ-磷酸重新磷酸化,使5′末端被32P标记。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