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关于疣状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介绍

2023.6.16

  1.临床上局限性疣状血管瘤需和肢端血管角皮瘤相鉴别。

  肢端血管角皮瘤见于儿童期和青春期女性,多有冻疮史,好发于指、趾背侧,膝和肘部,分布对称。皮损表现为针头大斑丘疹,呈暗红色或紫色,表面角化,粗糙,压之有时可退色。部分可见直径2~8mm的结节,紫红色和黑褐色,表面角化过度或呈疣状,中央见毛细血管扩张或血痂,外伤后易出血。组织病理上两者有相似之处,但疣状血管瘤增生的毛细血管累及真皮全层和皮下组织,而血管角皮瘤仅累及真皮中层。

  2.皮损较大,范围较泛发的应注意同线状表皮痣、疣状扁平苔藓及沿Blaschko线分布的其他皮肤病相鉴别。

  炎性线状疣状表皮痣是疣状表皮痣的少见类型,初发时常为细小、分散的红斑或疣状丘疹,皮损扩大、融合,形成带状或线状分布的红斑样、疣状丘疹及斑块,表面有鳞屑或结痂;自觉瘙痒,多见于下肢,单侧性;组织病理学特点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嵴伸长,乳头瘤样增生,颗粒层增厚及角化不全,真皮内轻度慢性炎细胞浸润。

  疣状扁平苔藓典型损害是疣状增殖性肥厚性斑块,紫蓝色或红褐色,伴有多少不等的粘着性鳞屑,类似银屑病;斑块为单个或多个圆形或长圆形,周围有散在分布扁平小丘疹;损害好发于踝周和胫前及指(趾)节间关节。对称分布,剧烈瘙痒;慢性病程,损害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或皮肤萎缩;典型病理改变为过度角化,颗粒层灶性增厚,棘层不规则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有带状炎性细胞浸润。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