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综合分析法诊治非创伤性骨化性肌炎

2022.3.16


非创伤性骨化性肌炎(NMO)是一种良性的软组织病变,可在肢体任意部位出现逐渐增大的肿块。但相较典型的骨化性肌炎,其最大的特征是无明显诱因及外伤史。在其病程发展过程中具有的类似肿瘤的临床表现,因此NMO易与恶性肿瘤相混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在2014年5月中旬接诊1例骨化性肌炎患者,早期虽对肿物进行局部活检,但依然高度怀疑为恶性骨肿瘤,直到手术完整切除后病理确诊。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17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大腿肿物,初发不明显,伴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以夜间痛为甚;就诊于当地医院,X线检查考虑股骨近端骨膜炎(图1),未行特殊处理。后右大腿肿物逐渐增大,约2CM×3CM,疼痛加重,活动时明显,休息后可稍缓解。半个月后转诊于当地三甲医院,复查X线示:右侧股骨上段外侧皮质增厚,可见基底丘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欠清楚,邻近可见骨膜反应(图2)。CT检查示:肿物邻近骨膜连续性中断;病灶与肌肉分界不清(图3);MRI平扫及增强示:肿瘤累及髓腔并均匀强化(图4)。


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活检,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右大腿近侧成骨性肿瘤,结合影像所见,考虑为骨肉瘤”。手术活检后肿物继续增大。夜间痛持续存在,但白天疼痛程度好转。当地医院建议行化疗后手术切除肿物,患者家属考虑后拒绝化疗。于术后10d转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


体格检查:右大腿上段肿胀,皮温略高,局部压痛,可触及约7CM×5CM的肿块,质硬,活动度差,与基底部骨质相连,局部未触及明显波动感。腹股沟淋巴结、腘窝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右髋活动稍受限以前屈、外展为主,前屈:45°;外展:50°;外旋活动时有疼痛,右下肢感觉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沉:20mm/h;C反应蛋白:3.1mg/L;碱性磷酸酶:106IU/L。MRI检查示:右侧股骨中上段局部骨质呈稍长T1、长T2信号改变,边界不清;其外侧可见等T1、混杂长T2为主异常信号肿块;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内见囊状长T1长T2信号区(图5)。


1647402150562874.png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肿瘤病灶局限,呈膨胀性生长,未见明显转移迹象。且自发现肿块以来,病程时间短,局部肿块发展快,然而未经任何特殊治疗,局部疼痛症状逐渐缓解,各项检查、检验指标均未提示肿物向恶性进展。保守治疗无法消除肿物,为明确肿瘤性质及后续治疗方式,决定行手术切除。术中见肿块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图6)。术后病理检查示:结节软骨间/旁可见散在的瘤细胞,核分裂少见,部分区域细胞多为梭形,边缘可见新生网状骨小梁,诊断为“右股骨中上段骨化性肌炎”(图7)。术后1年随访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物无复发迹象(图8),血沉、C反应蛋白、碱性磷酸酶均在正常范围。


讨论


骨化性肌炎是一种肌肉和软组织的异位良性病变,其发病机制不明,目前创伤被认为是最主要的诱因。据调查,约有60%~75%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外伤史,亦有学者认为其发病可能与感染关。临床上存在一种无明显创伤病史的骨化性肌炎,虽然国内外报道了NMO在不同肌肉群的发病案例,且提供了系统的诊断经验;例如依靠临床检查,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以及特殊的实验室检验以防误诊。但即便如此,因NMO病例的不典型性,即使通过活检,仍误诊为恶性骨肿瘤的情况时有发生,国内外均有频繁的误诊报道。本文从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等方面讨论该病例与恶性肿瘤的鉴别点,分析疑诊、误诊原因所在。


第一,特殊的临床表现。诊断骨化性肌炎问诊时常强调并询问患者外伤史。而该年轻患者无外伤史即出现右股骨干中上段肿物,且病情发展迅速,使其成了易于与恶性骨肿瘤的混淆点之一。患者曾在当地医院手术活检,术后肿物仍继续增长。查阅骨化性肌炎病理过程时发现,在其不完全骨化时若刺激骨化块则会使骨化范围扩大。但若为恶性肿瘤,亦不排除因手术刺激致恶性肿瘤细胞增生。该患者局部肿物的逐渐增大的过程,使得其易于与恶性肿瘤相混淆。而分析患者主观疼痛变化则是决定下一步治疗方式的关键。局部肿物压痛明显,夜间静息痛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而患者却在活检后感觉疼痛缓解。如果是恶性骨肿瘤造成的疼痛,并不会因活检而减弱瘤细胞对骨膜的刺激,疼痛会持续存在。因此,从侧面推导此肿物可能非恶性骨肿瘤。


其次,实验室检查特点。患者发病初期血沉、C反应蛋白均达到临界值,入该院时距发病已有8周,检验指标却在正常范围内。依据骨化性肌炎的生长特点,骨化性肌炎病程早期时,骨膜刺激反应活跃,其血沉、碱性磷酸酶、C反应蛋白可反应性增高,但不及恶性肿瘤所致病理性增高明显。而随着骨化逐渐成熟,上述指标可逐渐降至正常。此时局部骨化反应基本结束,炎症反应趋向稳定。因此,从时间上分析骨化病理过程与炎症反应关系,可推演骨化性肌炎的病程,以此区分恶性骨肿瘤。


第三,影像学检查方面。骨化性肌炎在病程进展的中会表现出阶段的差异性。该患者病史早期,影像学表现与恶性肿瘤不易鉴别。随着病程进展,中晚期骨化趋近成熟后,该患者影像学检查仍未出现骨化性肌炎典型“蛋壳征”表现;相反,却表现出钙化影累及骨皮质、骨髓腔,并出现模糊钙化等类似肉瘤样改变。MRI检查也证实了肿物波及股外侧肌的大部分甚至累及骨髓腔,并且无典型的环形强化。一般来说,骨化性肌炎多作用于肌肉,无明显的骨皮质及骨髓改变;而此病例的特殊表现可能与炎症发生强度与部位相关。靠近骨膜时可刺激骨膜造成骨膜水肿,炎症剧烈刺激髓腔则造成类似侵袭髓腔的表现。这些非典型的表现给鉴别NMO和恶性骨肿瘤造成困难。


第四,病理学检查方面。患者曾在当地医院行肿物部分活检,病理诊断误诊为“成骨性肿瘤”,因骨与软组织的反应性病变可表现出不同病理本身的非典型症状。因此,需根据骨化性肌炎骨化过程特性分析,取材的时间范围是该病例易混淆的原因之一。在早期不完全骨化时,常可发现异形细胞散布,并有核分裂像存在,此为增生活跃的纤维母细胞及其他间充质细胞。此时活检,若仅取未成熟的骨化部位,很容易误诊为肉瘤。后期在该院手术完整切除肿块后,行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为“骨化化肌炎”。其次,活检应在确定肿物界限的前体下实施,且取材最好在钙化组织部位。活检虽简单、快键,但切除范围较小,无法标记肿物与正常组织结界,易漏检钙化区,不能清楚显示肿物内所有细胞在瘤体内的分化、分级。仅通过细胞的异形性来确定其性质,准确性不高,易造成误诊。


综上所述,本病例确诊为“右股骨干中上段NMO”。既往认为疾病的病理检查是一切诊断的“金标准”,但此病例的特殊性就在于病理活检仍出现误诊。骨化性肌炎和恶性骨肿瘤的治疗方式和预后截然不同,因此,准确的诊断是本病例决定性治疗的前体。该病例的出现,提示笔者应综合分析患者情况,提高对NMO整体临床思维认识,若孤立患者的病史发展及检查资料,仅依赖阶段性影像学或单一病理活检,极易造成误诊、误治。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