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简述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的发病机制

2023.5.25

  尿卟啉原Ⅲ合成酶基因位于染色体10q25.3-26.3。患者的基因缺陷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和缺失。基因点突变类型多,报道在39个患者中发现22种不同点突变 [1] ,发生率高的部位为:Cys73→Avg,达38.5%纯合子等位基因突变者临床症状重常出生后即发病,依赖输血。而杂合子或单一等位基因点突变者临床症状轻。基因突变导致尿卟啉原Ⅲ合成酶活性减低,使尿卟啉Ⅲ生成减少,而尿卟啉Ⅰ生成过多,进而转为尿粪卟啉在红细胞、血浆中蓄积而发病但尿卟啉Ⅲ合成酶活性降低一般不影响血红素合成,原因为其酶活性较ALA酶活性大1000倍以上,ALA为合成限制酶,仅少量尿卟啉Ⅲ合成酶即可满足血红素合成的需要。此外个别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患者有尿卟啉原脱羧酶活性的缺陷,这提示至少部分患者可能是一种综合征而不是单一遗传性缺陷。

  本病是一种综合征,需有两种缺陷才能临床发病:一为先天性酶缺陷绝大多数为尿卟啉原Ⅲ合成酶缺乏;二为先天性或获得性病态造血。但这种观点极少与临床相符,因为两种缺陷在同一患者身上同时存在的几率很低。极个别成人发生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的最好解释是患者原有临床上先天性尿卟啉原Ⅲ合成酶缺陷,以后发生了病态造血疾病。大量的卟啉从幼红细胞中释放出来,沉积至多个器官组织,在光线照射下发生光辐射反应,形成原子氧对组织产生损伤。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