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左大腿股薄肌内颗粒细胞瘤病例分析

2022.1.14

临床资料

 

患者,女,61岁。因左大腿内侧肿物1个月,增大伴疼痛7d于2018年5月入院。患者自诉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大腿内侧一软组织肿物,约花生米大小,未在意,近7d自觉肿物增大伴疼痛,曾就诊于当地医院彩超提示肌内实性病变,考虑恶性。为求进一步治疗,至我院就诊。查体:左大腿中段内侧可触及一类圆形软组织肿物,大小约3CM×2CM×2CM,局部皮温皮色正常,无浅静脉怒张,无瘢痕及窦道形成,肿块触之质韧,活动度差,边界尚清,压痛阳性,无放射痛,左下肢感觉及活动无异常。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肿瘤标志物均无异常,体表肿物彩超:肌层内见一低回声肿物,大小3.4CM×1.5CM,边界欠清,形态尚规则,其内见点状血流信号(图1a)。左大腿MRI:股薄肌内见梭形长T1异常信号,T2WI-FS呈高信号,大小约1.8CM×2.0CM×3.8CM,临近大收肌稍受压(图1b,1c,1d,1e,1f)。入院后于局麻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取病理术,结果为左大腿送检组织内可见纤维及肌肉组织,倾向横纹肌源性肿瘤,因穿刺组织有限,不能排除横纹肌肉瘤。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未见手术禁忌,于全麻下行肿物切除术。以肿物为中心,取纵行切口,术中可见于股薄肌内约3.5CM×2.0CM×2.0CM大小肿瘤,暗褐色,质韧,肿瘤与相邻股薄肌边界欠清,邻近大收肌未见明显侵袭。考虑肿瘤倾向恶性的可能性较大,故距肿瘤上下边缘约2CM处将股薄肌切断,完整切除肿瘤。术中快速病理未能明确病理良恶性性质,切缘未见肿瘤,考虑股薄肌内肿瘤完整切除,已达到肿瘤外科边界,清洗伤口,缝合切口。术后病理:褐色肌肉组织1块,体积5.5CM×3.0CM×2.5CM,距上下侧切缘1.2CM,肌内见一肿物,体积约3.5CM×1.8CM×1.7CM,切面灰白色,实性,质硬,切缘未见肿瘤(图1g)。光镜下,多边形或圆形细胞,胞质内含丰富嗜酸性颗粒(图1h)。免疫组化结果:S-100(+)、NSE(+)、CD68(+)、Ki67(+3%)、Vimentin(+)、Desmin(-)、My-oD1(-)、Syn(-)、Myogenin(-)、CgA(-)、CKpan(-)(图1i,1j,1k),病理诊断左大腿股薄肌内颗粒细胞瘤。术后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

 

图1.png

 

讨论

 

颗粒细胞瘤(GCT)是一种较少见的软组织肿瘤,由Abrikossoff于1926年首次报道。GCT来源存在争议,最初被认为是肌源性肿瘤,因而曾被称为“肌母细胞瘤”,随着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的发展,目前多数学者认为GCT是一种具有施万细胞分化的罕见神经源性肿瘤,仅占所有软组织肿瘤的0.5%。GCT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绝大多数GCT为良性肿瘤,恶性颗粒细胞瘤(MGCT)极罕见,仅占所有GCT的0.5%~2%。GCT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头颈和舌部最为常见。此外,支气管、腹壁、食管、胃、胆囊、大肠、膀胱、外阴、肛周、乳腺和甲状腺等也可发生。GCT通常发生在皮肤及皮下组织,发生于四肢骨骼肌内者极罕见。GCT多见于30~60岁女性患者,男女发病比例1∶1.8~2.9。大多数骨骼肌内GCT无明显的典型症状,多为偶然发现。临床表现为单发、质硬的无痛性软组织肿块,体积通常<3CM。MGCT好发于下肢,表现为生长速度快、体积较大的无痛性软组织肿块,体积通常>4CM。

 

GCT大体表现通常为灰白、淡黄色不规则结节状,切面灰白色,质韧,无包膜,边界不清。在显微镜检查中,瘤细胞呈多边形、圆形或卵圆形,细胞胞体较大,细胞质丰富,含较多嗜酸性颗粒。目前,判别颗粒细胞瘤的良恶性仍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Fanburg-Smith等于1998年根据GCT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分为良性、非典型性和恶性。GCT病理学特征:肿瘤性坏死;梭形细胞;空泡状核及大核仁;核分裂象>2个/10HPF;高核质比;多形性。满足上述3条或3条以上者为MGCT,1~2条诊断为非典型性GCT,仅有细胞核异型性为良性GCT。病理证实本例为良性GCT。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阳性表达NSE和S-100,部分表达CD68、Vimentin和MBP,而上皮源性(CK、EMA),组织细胞源性(KP-1、Lysozyme、α1-AT、α1-ACT)和肌源性标记Myoglobulin、Desimin、MSA均为阴性。MGCT根据临床和组织学特征可表现分为两类:一类表现为临床恶性、组织学良性;另一类表现为临床和组织学均为恶性。临床上对于肌内可疑MGCT的临床表现是生长迅速、位于下肢深部软组织,通常肿瘤体积>5CM,具有外周侵袭、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MGCT多经淋巴和血行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是淋巴结、肺、肝脏、骨,有学者认为转移是诊断MGCT的惟一明确证据。本例发生在61岁女性的左大腿股薄肌内,发病时间短且肿瘤生长迅速伴有疼痛,最大直径3.8CM,对压迫周围肌肉,临床表现倾向恶性,虽组织学良性,但术后应密切观察,不能排除MGCT的可能。

 

国内外对于骨骼肌内GCT影像文献报道较少。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低回声肿物,无包膜,边界不清,边缘不规则,可呈毛刺状,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周边及后方回声增强,瘤体内血流信号不丰富,其表现类似恶性病变,无钙化及乏血供可能是与恶性病变主要的鉴别点。MRI检查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于肌肉信号但低于脂肪信号,T2WI脂肪抑制呈等或不均匀稍高信号,肿瘤周围环绕线状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Blacksin等报道关于肿瘤外周高信号可能对应于淋巴细胞浸润和炎症反应,而皮下的GCT在T2WI未显示外周高信号,因此表明淋巴细胞可能容易在骨骼肌内GCT周围渗透,对骨骼肌内GCT有一定的特异性。Kim等报道将肿瘤内残留的肌纤维对应MRI中T1WI与T2WI线条状低信号称为“条纹征”。

 

本例患者MRI中也发现“条纹征”。骨骼肌内GCT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神经鞘瘤、软骨样脂肪瘤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中老年人,是最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肿瘤的发生以大腿部位最多见。MRI显示肿瘤TIW1呈等或低信号,TIW2呈高信号。组织学是由组织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通常Vimentin、α1-AAT、α1-ACT、CD68和VⅢα为阳性。纤维肉瘤:多见于老年人躯干及下肢深部软组织内,位置一般较表浅,是5~10CM的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MRI显示肿瘤TIW1呈低信号,TIW2呈高信号。组织学由梭形成纤维细胞、结缔组织和胶原纤维组成。横纹肌肉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累及四肢或躯干的肌肉,表现为快速生长的痛性肌肉包块。MRI显示TIW1与肌肉等信号,TIW2呈高信号,与GCT有相似的颗粒性嗜酸性胞质,但此瘤嗜酸性更强,细胞核多位于周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通常为S-100阴性,而MSA、Myoglobin、Vimentin和Desimin均为阳性。神经鞘瘤:又称雪旺细胞瘤,任何神经均可受累,常发生在较大的神经周围,有时主诉以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放射痛,Tinel征阳性,MRI常显示沿外周神经主干路径上的梭形肿物。软骨样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脂肪组织肿瘤,表现为缓慢增大的肿物,大多数位于皮下,部分表现为肌内肿块。组织学是由具有胚胎脂肪和胚胎软骨特征的原始细胞、脂母细胞、前脂母细胞、成熟脂肪细胞和软骨样基质组成的。骨骼肌内GCT治疗主要是局部扩大切除术。MGCT恶性程度高,预后不佳,还应加相邻淋巴结清扫,术后放化疗目前尚存在争议。本例患者肿瘤位于股薄肌内,生长迅速且活动度差伴有疼痛,术前诊断考虑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大,术后病理诊断为股薄肌内良性颗粒细胞瘤。术者距肿瘤上下边缘各2CM完整切除。术后未给予辅助治疗,随访1年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