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色素性小汗腺汗孔瘤

2022.2.1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 82 岁,右侧颞部黑褐色斑块 5 年余,伴 轻度瘙痒不适。5 年病前无明显原因,右颞部黑褐 色斑块,逐渐增大并隆起于皮面,伴轻度瘙痒,有时 搔抓,偶有渗液。一直未予重视。发病以来患者精 神、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力、体重无明显 变化。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 触及增肿大,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右 侧颞部可见一境界清楚的直径 1 cm 大小黑褐色卵 圆形斑块,隆起于皮面,表面略粗糙,可见少许痂屑, 皮损表面近中央颜色略发红( 见图1) 。门诊手术切 除后送病检,组织病理示: 外生性病变,肿瘤位于表 皮内,突向真皮乳头,形成相互交织的宽的索带,互 相吻合,瘤团由小立方细胞构成,排列紧密,胞核深 嗜碱性,胞质淡嗜酸性,细胞之间有桥粒连接,部分 区域可见有导管形成,内衬嗜伊红护膜,瘤体周边细 胞不呈栅状排列,瘤体内可见多处片状无结构坏死 红染区。瘤体局部可见较多黑素颗粒,部分区域可 见透明细胞区。绝大部分肿瘤细胞分化良好,个别 区域可见细胞呈非典型性增生,呈现一定程度的异 型性,核大深染( 图2 ~7) 。瘤体与正常表皮细胞及 真皮间的界限清楚。

1644479601123570.jpg

1644479602171853.jpg

2 讨论


汗孔瘤是向终末导管分化的一组良性皮肤附属 器肿瘤,由 Pinkus 于 1956 年首先报告[1]。在皮肤 肿瘤中发生率约为0. 005% ~ 0. 01%,可来源于顶 泌汗腺或是小汗腺,二者发生机率相等。汗孔瘤临 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临床少见,多发生于 中老年人,男女发病率相当,表现为单发丘疹、斑块或结节,最易发生在掌跖部,头皮是另一常见部位, 可伴或不伴有皮脂腺痣。基本病理特征为由紧密排 列的小立方细胞构成,胞核深嗜碱性,胞质淡嗜酸 性,细胞之间有桥粒连接,在不同的肿瘤个体中向导 管分化的程度差别很大,有时可出现明显的透明细 胞改变,瘤体内可出现大量坏死。肿瘤内一般看不 到黑素细胞及黑素颗粒。偶尔汗孔瘤可呈色素性, 小汗腺汗孔瘤的病因未明,文献报道可能与日光损 伤、放射治疗、创伤或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2]。 本例组织病理改变符合小汗腺汗孔瘤,瘤体内可见 较多黑素颗粒,故诊断为色素性小汗腺汗孔瘤,本例 发生在额颞部,发生在头部的小汗腺汗孔瘤国内少 见[3]。本病有多样化临床表现,汗孔瘤间质常富于 血管,血管略扩张充血者,临床上易误诊为化脓性肉 芽肿或血管瘤。极少病例皮损色素增多,呈黑褐色, 临床与脂溢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和其他附属器肿 瘤,甚至色素痣或黑色素瘤很相似,故主要依据组织病理相鉴别。鉴别要点如下: ①脂溢性角化病中瘤 体的细胞一般由两型细胞构成,基底样细胞及鳞状 细胞,可见假性角囊肿,瘤体中不会出现管腔分化; 而本病仅由一种胞浆嗜酸的小立方形细胞构成,可 出现导管分化。②基底细胞癌中的肿瘤团块由嗜碱 性基底样细胞构成,瘤团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与 周围组织有裂隙;而本病的肿瘤细胞团块由嗜酸性 胞浆的小立方细胞构成,瘤团周围细胞不呈栅栏状 排列,与周围组织亦无裂隙。③黑素细胞来源的肿 瘤,其瘤细胞团块常呈巢状排列,良性者有黑素细胞 的成熟现象,恶性者黑素细胞成熟现象消失,常有明 显的核丝分裂像,与本病鉴别较容易。本病为良性 病变,如切除不彻底,常会复发,甚至可恶变为小汗 腺汗孔癌。恶性转化的标志,有自发性出血、溃疡、 疼痛和短期内突然增大。因此建议行完全切除术治 疗[4]。小汗腺汗孔癌常见于老年女性,表现为疣状 的斑块或息肉状,好发于肢体和头皮,肿瘤易出现溃 疡、出血,容易局部复发( 17%) ,或沿淋巴管扩展到 周围及内脏转移。该病的死亡率为7% ~ 11%[5]。 小汗腺汗孔癌约占外泌汗腺癌的一半,多数发生在 病程较长的小汗腺汗孔瘤的基础上,少数可一开始 即为恶性[6]。有 18% ~ 50% 的小汗腺汗孔癌伴有 汗孔瘤,约 30% 的患者会产生淋巴转移[7]。因此, 一旦发现小汗腺汗孔瘤,应尽早彻底切除并长时间随访。 本例患者颞部皮损,外生性黑褐色肿物,组织病 理符合色素性小汗腺汗孔瘤,患者皮损组织病理绝 大部分肿瘤细胞分化良好,个别区域可见细胞呈非 典型性增生,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核大深染,故 完整切除后长期随访,目前正在随访中。


参考文献略。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