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线状汗孔角化病病例分析

2022.1.01

患者女,44 岁。

 

主诉:左下肢线状褐色丘疹及斑疹 20 年。 现病史:患者 20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褐色扁平丘疹及斑疹,初为米粒大,无明显自觉症状。 患者曾于当地医院就诊,拟诊 “癣”,给予药物外用(具体不详)治疗,无明显好转,皮损逐渐增大、增多。

 

既往史及家族史:既往体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疾病的患者。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

 

皮肤科检查:左下肢见多发环状褐色扁平丘疹及斑疹,边缘有堤状隆起,呈线状分布,皮损大小不一,表面少许鳞屑(图 1)。 皮肤镜检查:红褐色背景下,黑褐色色素颗粒沿皮损边缘环状分布,呈“轨道征”改变,其上见少许不规则血管(图 2)。


 1633072479520545.png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低折光的隆起,使皮损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清楚,在低折光性结构内,可见角化不全细胞,其下方颗粒 层变薄或消失(图 3A);角化不全柱下方,可见局灶性的界面结构不清,真皮乳头内可见灶性的噬色素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图 3B)。

 

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可见角化不全柱,其下方见角化不良细胞,真皮浅中层可见散在淋巴细胞及噬色素细 胞浸润(图 4)。

 

诊断:线状汗孔角化病。

 

治疗: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临床随访中。

 

简介:汗孔角化病(porokeratosis, PK)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进行性角化不全性皮肤病[1],可分为经典斑块型、浅表播散型及播散性 浅表性光线型等多种临床亚型。 线状汗孔角化病是 PK 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 3.55%~16.7%,皮损一般沿 Blaschko 线呈单侧分布[2], 可能是体细胞发生突变成为携带突变基因的嵌合体,突变的体细胞与正常细胞交错镶嵌形成的皮肤嵌合体,致使皮损形成具有线状 分布的特点[3]。 研究表明皮肤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对 PK 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皮肤镜特征性表现为红褐色背景下,黑褐色色素颗粒沿皮损 边缘环状分布,呈“轨道征”改变,其上见少许不规则血管。 皮肤镜的一些特征表现与组织病理存在很好的关联[4]:“轨道征”为皮损周 围堤状隆起的边缘,即分布于皮损外围白色至黄色、褐色不等的环状角化过度的结构,组织病理对应鸡眼样的角化不全柱,是汗孔角 化症特征性的皮肤镜表现,具有诊断价值。 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下,汗孔角化症皮损表现为界限清楚的低折光性隆起,该结构内可 见角化不全细胞,其下方颗粒层减少或消失及局灶性的界面结构不清,真皮乳头内可见灶性的噬色素细胞及非特异性的炎性细胞浸 润。 将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图像与组织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分析[5],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图像中见到低折光性隆起,其内可见片状分布 的角化不全细胞相当于组织病理中的角化不全柱,即鸡眼样板;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下真皮乳头内高折光的噬色素细胞对应病理下 的色素失禁,这些特征与组织病理学特点高度吻合,与国内外的报道相符。 线状汗孔角化病需与线状苔藓、线状扁平苔藓及炎性线状疣状表皮痣等疾病鉴别。 线状苔藓多见于儿童,有自限性,临床表现为线 状苔藓样或银屑病样丘疹,多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浅层苔藓样淋巴细胞浸润,有时存在深部汗腺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线状 扁平苔藓表现为线状分布紫红色扁平丘疹、斑块,常伴瘙痒,组织病理上表现为界面皮炎伴真皮浅层带状淋巴细胞浸润;炎性线状疣状 表皮痣也多见于儿童,表现为沿 Blaschko 线分布的瘙痒性丘疹、斑块,常伴苔藓样改变,组织病理表现为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表皮银 屑病样增生,常伴海绵水肿。 本型临床少见,皮肤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下本病有特异性的表现,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略。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2021,50(08):453+451-452.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