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超声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非活动期病例分析

2022.1.12

患者女,20岁,自述2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头枕部及颈部疼痛,严重时伴有左上肢乏力,自觉颈部发热。近1个月开始持续疼痛。体格检查:颈动脉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上臂肱动脉处血压为65~82/44~64 mm Hg(1 mm Hg=0.133 kPa),下肢腘动脉处血压为130/75 mm Hg。

 

实验室检查:血沉28 mm/h,白细胞13.0×109/L,血小板223×109/L。超声检查:左侧颈总、颈内、颈动脉球部、颈外动脉内及右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弥漫性增厚,较厚处约3.2 mm(图1A),左侧颈总动脉接近闭塞,右侧颈总动脉局部管腔狭窄率约50%~69%;CDFI于左侧颈总、颈内、颈动脉球部及颈外动脉动脉可探及纤细血流信号(图1B),左侧颈总动脉纵切面观可见增厚管壁呈“通心粉”征(图1C),右侧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199 cm/s,阻力指数0.66(图1D),提示双侧颈总动脉狭窄(狭窄率分别为:左侧92%、右侧60%)。DSA检查:左侧颈总动脉近端至颈内动脉远端弥漫性狭窄,狭窄率约70%~85%,左侧大脑中动脉近端闭塞,远侧分支由前后交通侧支循环供应;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非活动期。

 1600213901527276.png

1600213919827024.png

图1 多发性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非活动期声像图。A:右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较厚处约3.2 mm,管腔狭窄;B:左侧颈总动脉接近闭塞,彩色多普勒仅见纤细血流信号;C:左侧颈总动脉纵切面观可见增厚管壁呈“通心粉”征;D:右侧颈总动脉脉冲多普勒示血流加速

 

讨论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以全身大中动脉损害为主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好发于年轻女性,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变化是以动脉中膜层为主的全层性动脉炎,可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根据受累动脉不同,可分为头臂型、胸腹主动脉型、肾动脉型、肺动脉型和混合型,其中以头臂型最常见,颈部动脉损害是此型中的一类主要病变,本例头臂动脉型大动脉炎引发颈动脉狭窄,导致上肢动脉缺血,因此上下肢动脉压差较大,同时由于其血沉仅轻微增快,考虑尚处于非活动期。本病在二维超声上具有特征性表现,表现为管壁弥漫性或节段性增厚,管壁典型的“两明夹一暗”结构消失,血管外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模糊,管腔可有不同程度的狭窄、闭塞或局部扩张,而重度狭窄或闭塞远端管径变细。纵切面观可见增厚管壁呈“通心粉”征(回声均匀者)、“洋葱皮”征或“靶环”征(回声不均匀者)。

 

本例超声表现典型。DSA为诊断该病的金标准,可以明确狭窄部位、程度、侧支情况等,且超声诊断情况与DSA结果一致,表明超声可较全面地显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受累血管部位、形态学改变,了解其血流动力学变化,且安全、无创,可作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首选筛查及随访手段。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