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上下颌骨同期牵张成骨联合二期正颌手术矫治成人半...-2

2022.1.13

1.2.3二期手术

 

在牵张成骨的稳定期内通过影像学手段监测上下颌骨骨切开线之间新骨的形成情况后,进行全麻手术拆除牵张器和钢板螺钉固定装置。为进一步改善面部对称性,可进行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SSRO)及颏成形术。所有手术均在经鼻腔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术前进行锥形束CT扫描,将数据导入FreeForm、Geomagic以及Mimics软件,对手术进行预测和模拟,确定骨段移动的距离、所需植骨区域的形态和大小,设计截骨线,并通过三维快速成形技术制作临时和终末手术板。必要时进行术前及术后正畸排齐牙列。

 

1.3评价指标

 

初诊和二期手术后1个月测量以下指标。

 

1.3.1患侧与健侧下颌升支高度比

 

治疗前后拍摄曲面体层片和侧位头影测量平片,证实术前患者存在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影像学特征,即存在不同程度的患侧下颌升支发育不足,ⅡA型患者亦可见髁突形态和大小的轻度异常,测量从乙状切迹的中点至下颌骨下缘的距离即为下颌升支高度,计算患侧与健侧下颌升支高度比。

 

1.3.2颏点偏移距离

 

治疗前后拍摄曲面体层片和侧位头影测量平片,测量颏点至面中线的距离。

 

1.3.3平面倾斜角度

 

治疗前后拍摄正侧位临床照片以及咬压舌板的照片,测量平面对于瞳孔平面的倾斜角度,即压舌板延长线和瞳孔连线的内下角。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对治疗前后患侧与健侧下颌升支高度比、颏点偏移距离及平面倾斜角度3项测量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

 

2.结果

 

所有患者均耐受手术。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创面负压引流48h。由于术中通过颌间固定将上颌与下颌固定为一个整体,牵张过程中随着下颌的延长,上颌骨围绕铰链轴相应发生转动和延长,患侧上下颌骨均得到延长,面部对称性改善。且由于术前正畸和牵张过程中颌间固定的使用,患者术后咬合关系稳定。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测量值如表1所示。

 1598237515619644.png

治疗后患侧与健侧下颌升支高度比明显提高,患侧与健侧下颌升支高度比从治疗前的70.4%平均提升了23.8%(P<0.001);治疗前患者的颏点平均偏向患侧偏移7.58mm,治疗后平均向健侧回移6.63mm(P<0.001);患者治疗前平面偏斜,与水平面的夹角平均为9.42°,治疗后平均向水平面回复了8.83°(P<0.001)(表2)。

 1598237541627056.png

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未出现骨吸收及骨不连等情况。有4例患者在牵张期出现患侧颞下颌关节区的轻度疼痛,3例出现对侧下唇暂时性的麻木,上述患者均于3~6个月内恢复。所有切口均使用美容缝线缝合且一期愈合。本组病例随访36~56个月,随访期内无明显复发。

 

3.典型病例

 

上下颌骨同期牵张成骨联合二期正颌手术矫治成人半侧颜面短小畸形典型病例如图2~图4所示。患者,女性,20岁,自述面部不对称,无肿瘤切除史、颞下颌关节外伤史,无明显家族史。临床检查见面部明显不对称,上下颌骨右偏,下颌后缩,平面偏斜(图2a~图2d)。曲面体层及头影测量侧位影像进一步证实患者右侧下颌升支及颞下颌关节发育不良(图3)。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诊断为Pruzansky-KabanⅡ型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接受上下颌骨同期牵张成骨以纠正面部不对称,后行包括双侧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和颏成形术在内的二期正颌手术(图4),并采取了术前正畸治疗以排齐牙列、解决咬合问题。术后2年患者咬合关系理想,平片示术后患者面部对称性及面型改善(图2e~2h,图3e,图3f)。

 1598237561607619.png

1598237581885622.png

1598237657145536.png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