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严抓输血质量管理 有效防范医疗纠纷

2021.5.31

临床输血是现代医学中十分重要的医疗手段,特别是成分输血为急诊抢救、临床治疗等提供了有力保证。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输血医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涉及多个专业的新兴学科。人们在运用输血疗法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输血的副作用、并发症和不必要的浪费。输血实际上是血细胞与可溶性成分的移植,除带来同种免疫反应和免疫负向调节外,受血者还要承担感染疾病的风险。因此,要强调更新输血观念,合理用血,提高医疗用血质量,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和有效。特别强调要做好临床输血的质量管理。近年来,临床输血的安全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全国每年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这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精神痛苦,也为医疗单位带来了医疗纠纷,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已成为摆在广大输血工作者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进一步贯彻落实“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防范输血引起医疗纠纷的对策与设想谈如下观点:
  1  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1.1  制定落实“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目的:①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②保护资源、合理应用、避免浪费。③正确应用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严格适应证。④指导临床用血。
  1.2  贯彻落实“临床输血技术规范”:①血液来源:应来源于法定的正规采血渠道。②审查临床输血申请单,严格输血适应证:看输血申请单填写是否正确完整,样本联号与申请单联号是否一致,特别是看临床检验数据是否符合输血适应证。血容量减少而要输血的患者,建议推广血浆代用品,以补充血容量,对Hb不低于100个/L、Hct不低于30%的,建议不予输血;对符合输血适应证确需输血时,给予一定量的血液成分,以降低临床输血风险。③标本的送检及要求:交叉配血时患者标本要求新鲜,是输血前3d以内,冷藏且无污染无溶血者,反复输血的患者更应抽取新鲜样本进行配血试验,标本要求医务人员专送,禁止患者家属送标本,接收标本要落实查对任务,并要求送检者签名及日期时间,对有输血史、妊娠史、长期内有多次反复输血患者,要做抗体筛查,以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对抗体筛查标本要求,一般采用血清标本,且一定要在48h内采集,如为冰冻保存者,融化后应充分混合,不能用反复冻融的血清标本。④交叉配备: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确保配备结果准确无误。交叉配血方法:酶法、抗人球蛋白法、凝胶法、聚凝胺法4种。⑤发血时要作好“三查七对”:三查:患者标本、供血者标本血袋、配血申请单。七对:对血型、姓名、对性别年龄、对床号、对病案号(ID)、对输血单并双签、对诊断。⑥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一律不准发血:标签破损字迹不清,血袋有破损漏血,血液中有明显凝块,血浆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未摇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界面不清或界面上出现溶血,红细胞层呈紫红色,过期或其他需查证的情况。⑦配发血后记录单据及临床输血反馈信息等认真妥善保存10年。
  2  临床输血的不安全因素 
    临床输血的风险是客观的,除可能因输血感染疾病外,还会发生输血反应,比较而言,前者更难防范。输血感染有2种原因:一是细菌污染,输后发生感染;二是献血者血中带有病原体,由于种种原因如“窗口期”,尽管进行了严格检测筛查,但敏感性还不能达到100%检出,输注给患者,很难完全避免。目前引起人们极大关注的是HIV、HCV、HBV以及梅毒等,为此,WHO生物标准化委员会召开专题研讨会,提出了诸多有关提高输血安全的措施和建议。
 3  安全措施 
  3.1  确保从低危人群中采血: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大力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加强血源管理,稳定献血队伍,从低危人群中采血,制定操作规程。实现血液检测自动化、加强血液质量控制,坚持初、复检制度,严把血液检测质量关,进一步提高血液质量,保证用血者的安全,严防输血引起纠纷的发生。
  3.2  积极开展输血前患者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即输血前检查:防止输血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一方面严把献血者血液检测质量关,使其符合标准,另一方面要了解输血患者输血前身体,特别是否携带某种传染性疾病情况,划清疾病的传播责任,以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减少医疗纠纷。
  3.3  加强原始记录和原始标本库存的管理:原始资料即原始记录不仅是实验结果的忠实记载,更是对整个实验过程的忠实再现。原始标本即为健康供血者的血清标本和输血前患者的血清标本,原始标本为输血过后重复裁决实验提供了材料依据。近年来由于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而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医疗单位能找到与自身医疗无过错的证据,可免除医疗责任即举证责任倒置。鉴于原始标本和原始记录在输血中特殊作用,应加强原始记录和原始标本库存的管理。
  3.4  填写和完善输血治疗同意书:血液及血液成分不是一般的普通产品,在人造血及代用品尚不能完全代用之前,只能取自人体,输异体血可产生同种免疫反应。即使血液及血液成分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检测合格的,但目前仍存在现代医学检测技术条件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感染病毒的潜伏期等。同样输血前患者也有感染病毒的潜伏期情况,让患者了解,让患者知情,填好输血治疗同意书,也有利于督促临床,以减少不必要和不合理的用血。
  3.5  提倡和推广自身输血:自身输血是指采集病人自身的血液,或回收手术创伤后的血,以满足本人手术或将来紧急情况的需要,自身输血可免除接受他人血带来传染性或异体输血反应的危险,所以应提倡及推广有适应证的患者进行自身输血。以免除传染性疾病和异体输血的风险。
  3.6  使用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现代输血认为输入的异体白细胞与一系列输血副作用有关,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导致无效输注的同种免疫反应、病毒感染、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而且这些副作用的发生与输注的白细胞有数量的相关性,因此去除白细胞可减少输血反应和相关副作用,使输血更加安全。
  4  目标 
  4.1  完善采供血机构的质量管理:提高血液质量的根本目的是保障用血者的安全,所以血液的检测、采集、加工、贴签和运输均严格按规程操作,应积极创造条件进行GMP、ISO9000标准体系的认证,从根本上提高本系统、本行业的质量管理和保证水平。
  4.2  血液投保:把采供血机构的血液质量管理纳入社会保险部门的监督与管理是一项新的课题,血液投保既可以保障受血者的权益,也可以促使社会保险部门参与血液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应该进行积极有意义的探索。献血者感染了某种病毒,在早期血液中病毒标志物却难以检出——即“窗口期”,这时的血液具有传染性,而目前的检测技术、检测手段、检测试剂还不能100%检出,若能应用PCR技术或抗原、抗体及病毒载量等方法综合检测,有效地防止HCV、HIV用酶免抗体筛检中“窗口期”漏检情况,以控制“窗口期”的血液传染性,即可大大提高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在不久的将来,随着NAT血液筛选技术的开展,血液成分病毒灭活方法的应用,我国的输血传染病的发病率会进一步降低,输血作为一种救死扶伤的治疗手段,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的安全保障。
    总之,全面提高质量意识,有助于保证血液质量及预防和减少输血风险。采供血机构的质量管理中心任务应该建立标准化的质量体系,加强全员培训,实施采供血过程包括原辅料采购,血液检测管理,质量记录,管理,献血者等各个环节的监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全员质量意识,降低输血风险,保证用血安全。当今在采供血机构中全面贯彻落实“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全面质量管理势在必行。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