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年女性出现复视病例分析

2022.2.21


患者女性,36岁,1月前出现复视,高血糖纠正后症状恢复。1月后出现突眼、球结膜水肿、视物模糊症状,查体示眼肌麻痹,不伴视力丧失。


冠状位(A图)及轴位(B图)CTA示眼上静脉异常浑浊、增粗及突出(B图)。


15311254519862.png

图1


右侧颈外动脉(ECA)造影(侧位像,C图)示引流自眼静脉及岩上窦的海绵窦静脉浑浊。


15311254819247.png

图2


静脉血管内治疗前(D图)及治疗后(E图)眼科检查示巩膜静脉充盈正常。


15311255886251.png

图3


诊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SINUS DURAL FISTULA)


背景:


➤ Barrow等人将其分为4型:直接、单孔、高动力型(A型)与外伤及海绵窦动脉瘤破裂相关,与间接、低动力型(B、C、D型)相反,后者符合海绵窦硬脑膜瘘。

➤ 易感因素包括外伤、高血压、妊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海绵窦血栓形成、鼻窦炎、胶原血管病、糖尿病。


临床表现:


➤ 临床表现取决于引流静脉类型,前引流型为最常见类型(约占80%)。

➤ 该病例为间接型,临床表现包括眼静脉动脉血化(93%)、结膜水肿(87%)、突眼(81%)、眼肌麻痹导致的复视(68%)、一侧颅鸣(49%)、复发性眼眶疼痛(34%)、眼压升高(34%)、视力下降(31%)。

➤ 目前认为前引流型及下引流型颅内出血风险较低,隐静脉/中浅静脉引流的侧引流型或岩静脉引流(经岩上静脉)的后引流型或直接入后颅窝的直接导静脉,可出现皮层静脉逆流,静脉充盈,脑出血风险增加。


诊断要点:


➤ 绝大多数病例包含眼部症状。依据引流模式的不同,可表现为颅内静脉充血及出血。

➤ 脑血管造影为该病诊断的金标准。但CTA作为发现海绵窦扩张、眼球突出、眼外肌增粗、眼上静脉瘀滞、皮层及软脑膜静脉瘀滞或外伤的一线诊断工具,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仅44%和60%。

➤ MRA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稍高,分别为58%和71%,可见受累海绵窦的异常流空及眼上静脉血栓形成。

➤ 动态MRA可见早期静脉结构浊化,可用于动态观测。治疗前的DSA可用以排除皮层静脉逆流。


鉴别诊断:


➤ 糖尿病性颅神经病变及过敏性/感染性结膜炎影像学检查常无特异性改变。

➤ 眼内占位及甲状腺性眼病可见眼外肌增粗,球后框内脂肪增加。


治疗:


➤ 仅表现为头痛、眼痛、视力丧失或皮层静脉引流而无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可给保守治疗。

➤ 可手动按压静脉静脉及眼静脉,其治愈率约30%。

➤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患者可采取血管内治疗,若无条件行血管内治疗,可采取微创手术治疗。

➤ 放疗至完全恢复一般需数月至数年,因此急症患者一般不采用。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