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重组凝血因子”,未来市场空间如何?(二)

2020.8.31

据统计,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全球血液制品按制剂出厂金额计市场规模(含很小比例非人血来源产品)约为178亿美元,同比下降4.2%,按固定汇率计同比增长4.6%;同一时间段,美国血液制品市场规模为63.7亿美元,具有规模的全球血液制品市场,其次即为中国,达20.1亿美元。

在重组凝血因子产业方面,据中国产业调研网报道,2015全年市场份额近76亿美元,其中,Baxalta公司的重组凝血因子产品 Advate 和Rixubis销售额约为23.45亿美元,以 31%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Novo Nordisk 公司的Novoseven和NovoEight 销售额为16.19亿美元,以 21%的市场份额居于第二位; Pfizer公司的重组凝血因子产品Xyntha和BeneFix,其总销售额为12.85 亿美元,以1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Bayer 公司的Kogenate FS 销售额为12.55亿美元,以 1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四;排名第五的是 Biogen 公司,其产品Eloctate和Aprolix总销售额为 5.54 亿美元,市场份额为 7%;CSL Behring 公司的 Helixate 系列产品以4.50亿美元的销售额排名末尾,市场占比为 6%。

3. 近年来,重要“重组凝血因子”品种的上市情况

3.1 重组凝血因子VII

Novoseven由诺和诺德开发,该药用于A或B型血友病、先天性凝血因子VII缺乏症等疾病的治疗,临床试验表明,rhFⅦa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血友病人的治疗展示了乐观的前景。该药于1996年2月获得欧洲EMA批准,1999年3月获得美国FDA批准,2009年7月获得日本PMDA批准,2010年5月获得我国CFDA批准,并由诺和诺德负责各地区销售,商品名为Novoseven。

3.2 重组凝血因子Ⅷ

Recombinate由Baxalta(2016被Shire收购)开发,可暂时性替代凝血过程中缺失的凝血因子Ⅷ,用于预防和治疗A型血友病患者出血,是美国FDA批准代重组凝血因子Ⅷ产品,1992年被美国FDA批准上市。Moroctocog alfa*初由Swedish Orphan Biovitrum开发,用于预防和治疗A型血友病患者的出血。该药1999年4月获欧洲EMA批准,2000年3月获美国FDA批准,2012年8月获中国CFDA批准上市,并由辉瑞负责各地销售,商品名Refacto和Xyntha。

Octocog alfa由Baxalta开发,可替代缺失的凝血因子VIII,暂时性纠正凝血因子缺乏和出血倾向。该药于2003年7月获美国FDA批准,2004年3月获欧洲EMA批准,2006年10月获日本PMDA批准,2012年4月获中国CFDA批准,并由诺和诺德负责各地区销售,商品名为Advate。

Turoctocog alfa由诺和诺德开发,用于治疗和预防A型血友病出血。于2013年10月获美国FDA批准,2013年11月获欧洲EMA批准,2014年1月获日本PMDA批准,并由诺和诺德在各地销售,商品名为NovoEight。Efmoroctocog alfa 由Swedish Orphan Biovitrum和Biogen两家公司联合开发,用于预防和治疗A型血友病患者出血。于2014年6月获得美国FDA批准,2014年12月获得日本PMDA批准,2015年11月获得欧洲EMA批准上市,并由Swedish Orphan Biovitrum和Biogen负责各地销售,商品名为Eloctate和Elocta。

3.3 重组凝血因子 IX

Nonacog alfa由惠氏(已被辉瑞收购)开发,用于控制和预防B型血友病患者出血事件。1997年8月获得欧洲EMA批准,1997年11月获美国FDA批准,2009年10月获得日本PMDA批准,2012年7月获得中国CFDA批准上市,由辉瑞负责各地销售,商品名为BeneFix。

Nonacog gamma 由Baxalta公司开发,用于控制和预防B型血友病患者出血事件。该药2013年6月获美国FDA批准,2014年12月获欧洲EMA批准,2016年获得日本PMDA批准,并由Baxalta负责各地销售,商品名为Rixubis。

4. 小结

许多人曾一度怀疑,由于重组技术及其产品的局限性和血源性制品的特殊性,重组凝血因子是不可能完全取代血源性凝血因子的。但自从1992年美国FDA批准代rhFⅧ产品至今,重组凝血因子在这30多年中,已有多个产品问世,占据了血液制品及凝血因子市场的较大份额,而其疗效更是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且在此基础上,目前仍有诸多企业正在进行研发或新一代产品改进。事实告诉我们,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进步,重组凝血因子的发展必将更为迅速,血液制品的明天也必将更为广阔!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