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2022.12.03

  NMS发病机制多认为与神经阻滞剂导致中枢神经调节机制改变有关;也有认为与骨骼肌不正常反应有关。 中枢多巴胺受体阻滞 中枢黑质纹状体途径多巴胺受体阻滞是NMS发病机制中最为广泛接受的观点。该理论是Henderson和Wooten首先提出。神经阻滞剂阻滞视丘下部多巴胺受体可影响体温调节,阻滞纹状体多巴胺受体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但其作用可能不仅限于此,神经阻滞剂对下丘脑和纹状体多巴胺受体阻滞不能解释NMS所有症状。有人提出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平衡是影响NMS发病重要因素。在黑质纹状体途径,多巴胺受体阻滞或5羟色胺过度释放可造成相似的临床表现,给患者服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促进NMS的发生。

  原发性骨骼肌缺陷 NMS和恶性高热临床表现类似,如高热、肌强直、肌酸激酶升高、死亡率10-30%等;两种疾病应用丹曲林钠治疗都有效;两类患者肌肉都有异常收缩反应。提示两者可能有相似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神经阻滞剂可能影响NMS患者肌细胞钙转运,造成肌强直、横纹肌溶解和高热等反应。氟烷-咖啡因实验是测试患者是否易感恶性高热最可靠的实验。一些研究者检测了NMS患者肌纤维对氟烷和咖啡因的敏感性,但结果并不一致。还有人提出神经阻滞剂可能直接对肌肉产生毒性作用。有实验提示NMS可能与基因改变有关。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