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RU

ES

升力

本专题涉及升力的标准有182条。

国际标准分类中,升力涉及到建筑构件、化工产品、涂料配料、起重设备、商用车辆、土方机械、建筑物中的设施、词汇、粘合剂和胶粘产品、农业机械、工具和设备。

在中国标准分类中,升力涉及到屋面、铺面防水与防潮材料、染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建筑构造与装饰工程、起重机械、建筑工程施工机械、数据媒体、胶粘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ESDU - Engineering Sciences Data Unit,关于升力的标准

  • ESDU 81023 A-1994 两个交错的低速升力面的升力和阻力
  • ESDU 96003 C-1999 低速展开高升力装置的机翼升力曲线
  • ESDU 96003 B-1997 低速展开高升力装置的机翼升力曲线
  • ESDU 96003 D-2002 低速展开高升力装置的机翼升力曲线
  • ESDU 96003 E-2003 低速部署高升力装置的机翼升力曲线
  • AERO A.S.01.03.02 A-1982 超音速下孤立升力面的升力曲线斜率
  • ESDU 99031 A-2008 用于估计机翼-机身组合与低速高升力装置的最大升力的升力曲线的计算机程序
  • ESDU 94026 A-1995 介绍了在低速下带有高升力装置的机翼在零攻角和最大升力时的升力系数估计
  • ESDU 99031 B-2009 用于估计具有低速高升力装置的机翼-机身组合的最大升力升力曲线的计算机程序
  • ESDU 99031-1999 用于估计具有低速高升力装置的机翼-机身组合的最大升力升力曲线的计算机程序
  • ESDU 94027-1994 由于在低速下部署各种前沿高升力装置,零迎角和最大升力系数的翼型升力系数增加
  • AERO C.01.01.04 A-1980 操纵面偏斜间隙对升力曲线斜率和升力增量曲线斜率的影响
  • ESDU 91007 D-1995 翼身组合的升力曲线斜率
  • ESDU 94030-1995 由于在低速下部署单槽后缘襟翼 有或没有前缘高升力装置 ,在零攻角和最大升力系数下翼型升力系数的增加
  • ESDU 94029-1994 零攻角时翼型升力系数和最大升力系数的增加,这是由于在低速下部署后缘分裂襟翼 有或没有前缘高升力装置
  • ESDU 94031-1995 由于在低速下部署双槽或三槽后缘襟翼 有或没有前缘高升力装置 ,在零攻角和最大升力系数下翼型升力系数的增加
  • AERO W.S.02.03.02 B-1982 超音速机翼的理论升力相关阻力
  • ESDU 89034 A-1993 亚音速下平翼的最大升力系数
  • ESDU 94028-1994 零攻角时翼型升力系数的增加和最大升力系数的增加是由于在低速下使用或不使用前缘高升力装置 的普通后缘襟翼 的部署
  • ESDU 87031-1987 亚临界马赫数下零升力的翼攻角
  • ESDU 87031 C-2013 亚临界马赫数下零升力的翼攻角
  • ESDU 87031 B-2012 亚临界马赫数下零升力的翼攻角
  • AERO F.01.01.08 D-2014 全翼展缝襟翼导致升力系数增加
  • AERO A.S.06.03.04 B-1987 超音速下隔离升力面的展向压力中心
  • ESDU 88031 E-2015 螺旋桨 acelle/wing/flap 系统上的升力和纵向力
  • ESDU 88031 D-2009 螺旋桨 acelle/wing/flap 系统上的升力和纵向力
  • ESDU 88031 B-2006 螺旋桨 acelle/wing/flap 系统上的升力和纵向力
  • ESDU 75004-1975 非粘性气流中零升力机翼的波浪阻力
  • ESDU 98011-1998 亚音速二维流中零升力的机翼迎角
  • ESDU 87031 A-1999 亚临界马赫数下零升力的机翼攻角
  • ESDU 97002 C-2006 在高升力设备上使用数据项的信息
  • ESDU 97002 B-2004 在高升力设备上使用数据项的信息
  • ESDU 97002 A-2003 在高升力设备上使用数据项的信息
  • ESDU 97002 D-2007 在高升力设备上使用数据项的信息
  • ESDU 89029-1989 在亚音速下安装尾翼升力曲线斜率
  • ESDU 84026 B-1993 马赫数的翼型最大升力系数高达 0.4
  • ESDU 84026 C-1999 马赫数的机翼最大升力系数可达 0.4
  • AERO F.01.01.08 C-1993 全跨度开缝襟翼导致升力系数增加
  • AERO A.02.03.02 A-1982 零升力飞机的最佳区域分布和相关理论跨音速阻力上升
  • ESDU 87001 B-1991 亚临界马赫数下零升力的机翼俯仰力矩
  • TM 172-2014 升力和侧倾力矩的零件跨度系数的推导
  • ESDU 66031 C-1995 关于机翼亚临界升力相关阻力的介绍表
  • AERO W.01.01.01 D-1989 后掠机翼和锥形机翼的升力曲线斜率
  • ESDU 06014-2006 由于全跨度平面襟翼,零升力阻力系数增加
  • ESDU 88031 A-1997 螺旋桨/机舱/机翼/襟翼系统的升力和纵向力
  • ESDU 88031 C-2007 螺旋桨 acelle/机翼/襟翼系统上的升力和纵向力
  • AERO W.S.02.03.09-1955 零升力下矩形对称截面机翼的跨音速阻力上升 NACA 65 系列部分
  • ESDU 97020-1997 亚音速二维流动的翼型升力曲线的斜率
  • ESDU 89029 A-2013 亚音速下安装的水平尾翼升力曲线斜率
  • ESDU 89029 B-2015 亚音速下安装的水平尾翼升力曲线斜率
  • ESDU 74009 A-1997 由于全跨度分裂襟翼,低速升力系数增加
  • ESDU 91014 A-1995 机翼在低速时具有后缘襟翼的最大升力
  • AERO C.01.01.01 B-1982 单鳍和舵的升力曲线斜率(i)体形合并成鳍
  • ESDU 89042 A-2012 低速零升力时机翼攻角和俯仰力矩的车身效应
  • ESDU 89042-1989 身体对机翼攻角和低速零升力俯仰力矩的影响
  • ESDU 06020-2006 用于估计亚临界速度下翼型特性的计算机程序:升力曲线斜率 零升力入射角和俯仰力矩 空气动力学中心和阻力极小值
  • AERO F.01.01.09 C-1995 全跨度双襟翼(主襟翼开槽)导致升力系数增加
  • ESDU 91009 B-2014 双尾翼对孤立水平尾翼升力曲线斜率的影响
  • ESDU 91009 A-1993 双尾翼对孤立水平尾翼升力曲线斜率的影响
  • ESDU 92031 A-1995 前缘装置和后缘襟翼展开时机翼的最大升力
  • ESDU 74010 A-1974 由于全跨度分裂襟翼,零升力时的低速阻力系数增量
  • ESDU 90010 A-1990 由于飞机在亚音速下的俯仰率,俯仰力矩和升力导数
  • ESDU 76026 A-1977 由于地面运行中的扰流板操作而引起的升力和阻力
  • ESDU 87024 B-1991 全跨度平面襟翼在恒定升力下的低速阻力系数增加
  • ESDU 87024 C-2000 全跨度平面襟翼在恒定升力下的低速阻力系数增加
  • AERO W.01.01.07 B-1985 马赫数从 0.60 开始的翼型截面的最大升力系数 到 0.75
  • ESDU 74011 A-1997 全跨度平面控制的升力系数随控制偏转的变化率
  • ESDU 87024 D-2006 由于全翼展平面襟翼,在恒定升力下低速阻力系数增加
  • ESDU 93015 A-1994 亚音速下平面机翼和机翼最大升力系数的计算程序
  • ESDU 93015 B-2009 亚音速下平面机翼和机翼最大升力系数的计算程序
  • ESDU 95009-1995 机翼高度对细长翼身组合的升力和气动中心的影响
  • AERO W.01.01.05 E-2007 二维流动的升力曲线斜率 (包含修正案 A B C D 和 E)
  • ESDU 96025 C-2004 非平面后掠翼在亚音速下达到高迎角时升力引起的阻力
  • ESDU 96025 F-2010 非平面后掠翼在亚音速下达到高迎角时升力引起的阻力
  • ESDU 96025 B-2002 非平面后掠翼在亚音速下达到高迎角时升力引起的阻力
  • ESDU 96025 D-2005 非平面后掠翼在亚音速下达到高迎角时升力引起的阻力
  • ESDU 70012 E-2012 无粘性超音速流动机翼升力曲线斜率及气动中心位置
  • ESDU 70011 J-2012 无粘性亚音速流动机翼升力曲线斜率与气动中心位置
  • ESDU 93019 A-1995 由于在低速下展开单缝襟翼,零攻角时的机翼升力增量
  • ESDU 96027 A-1997 非轴向流入亚音速螺旋桨叶片非定常升力系数的估计
  • ESDU 96027 A-2012 非轴向流入亚音速螺旋桨叶片非定常升力系数的估算
  • ESDU 96027 A-2011 非轴向流入亚音速螺旋桨叶片非定常升力系数的估算
  • ESDU 66032 E-2002 由平面 对称截面机翼的边界层引起的亚音速升力相关阻力
  • ESDU 90010 C-2014 由于飞机在亚音速下的俯仰率导致的俯仰力矩和升力导数
  • ESDU 90010 B-2012 由于飞机在亚音速下的俯仰率导致的俯仰力矩和升力导数
  • ESDU 70012 D-1995 无粘性超音速流动机翼的升力曲线斜率和气动中心位置
  • ESDU 74012 C-1999 由襟翼引起的升力系数增量从全跨度到部分跨度的转换
  • ESDU 74012 B-1993 从全跨度到部分跨度的襟翼引起的升力系数增量的转换
  • ESDU 76028 A-1995 通风和封闭风洞中二维亚音速流的升力干扰和阻塞校正
  • ESDU 66032 D-1995 由于平面 对称截面机翼的边界层引起的亚音速升力相关阻力
  • ESDU 70011 I-1996 无粘性亚音速流动中机翼的升力曲线斜率和气动中心位置
  • ESDU 96032-1996 由于在低速下部署前沿设备,机翼升力系数在零迎角时增加
  • ESDU 74035 A-1996 亚音速依赖升力的阻力,由于机翼尾部涡流尾流,没有弧度或扭曲
  • ESDU 90030 A-1992 亚音速下襟翼未偏转的机翼上的扰流板导致的升力和滚转力矩
  • ESDU 00029 A-2003 由于部署了前沿高升力装置,零攻角下的机翼和机翼俯仰力矩系数
  • ESDU 00029-2000 由于部署了前沿高升力装置,零攻角下的机翼和机翼俯仰力矩系数
  • ESDU 96025 E-2007 非平面后掠机翼在亚音速下达到高攻角时由于升力而产生的阻力
  • ESDU 97011-1997 由于在低速时展开普通后缘襟翼,在零迎角时机翼升力系数增加
  • ESDU 97009 A-2003 由于在低速时部署后缘分裂襟翼,机翼升力系数在零攻角时增加
  • ESDU 97009-1997 由于在低速时部署后缘分体襟翼,在零迎角时机翼升力系数增加
  • ESDU 97011 A-2003 由于在低速下部署普通后缘襟翼,机翼升力系数在零攻角时增加
  • AERO C.01.01.03 B-1978 不可压缩二维流中升力系数随控制偏转的变化率 (a sub 2)小于零
  • ESDU 90030 B-1999 由于机翼上的扰流板在亚音速下未偏转襟翼而产生的升力和滚动力矩
  • ESDU 95021-1995 由于在低速下部署双槽或三槽襟翼,在零攻角时机翼升力系数增加
  • ESDU 78010-1978 具有特定形式的超临界上表面压力分布的机翼可实现的升力仅产生小的波浪阻力
  • ESDU 95025 A-1997 飞机后掠翼的升力引起的阻力 单独或与机身组合 在亚音速下达到高攻角

GB-REG,关于升力的标准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关于升力的标准

  • ASTM D7158-08d 沥青屋面板防风(上升力/抗上升力法)标准试验方法
  • ASTM D7158-07 密封沥青屋面板的防风用标准试验方法(上升力/抗上升力方法)
  • ASTM D7158-05 密封沥青墙面板风阻力(上升力/上升阻力)的标准试验方法
  • ASTM D7158-06 密封沥青墙面板风阻力的标准试验方法(上升力/上升阻力法)
  • ASTM D7158/D7158M-16 沥青瓦抗风的标准试验方法 (上升力/抗拔力法)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升力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升力的标准

国家军用标准-总装备部,关于升力的标准

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协会,关于升力的标准

美国宇航局,关于升力的标准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关于升力的标准

RO-ASRO,关于升力的标准

德国标准化学会,关于升力的标准

SE-SIS,关于升力的标准

  • SIS SS 3437-1987 动力工业车辆.制动性能.大升程、低扬程和无升力
  • SIS SS 3437-1981 动力工业车辆.制动性能.第1部分:大升程、低扬程和无升力

美国齿轮制造商协会,关于升力的标准

AGMA - American Gear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关于升力的标准

  • 13FTM13-2013 飞机高升力驱动中的齿轮故障分析和经验教训

BR-ABNT,关于升力的标准

法国标准化协会,关于升力的标准

SAE - SAE International,关于升力的标准

澳大利亚标准协会,关于升力的标准

  • AS 2359.9:1995 动力工业卡车第9部分:高升力载重卡车 顶棚 规范和测试
  • AS 2359.9:2006(R2016) 动力工业卡车第9部分:高升力载重卡车 顶棚 规范和测试

IN-BIS,关于升力的标准

  • IS 7631-1993 托盘堆垛机和高升力平台车 稳定性试验方法(第一次修订)

CZ-CSN,关于升力的标准

FI-SFS,关于升力的标准

韩国科技标准局,关于升力的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升力的标准

AENOR,关于升力的标准

台湾地方标准,关于升力的标准

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关于升力的标准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