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并发脑积水病例分析

2022.1.12

随着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量的增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在临床并不少见,但并发脑积水罕有报道。我院诊治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SSI并发脑积水的患者,给予抗感染、清创、取出钉棒内固定、脑室腹腔分流术等处理后感染控制,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49岁,主因“间断性腰部疼痛伴左下肢疼痛20余年,加重2年”入院。患者于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伴活动受限,劳累后加重,急性期于私人诊所行针灸、按摩、理疗等,能暂时缓解。2年前开始出现左下肢麻木感,休息及治疗后缓解不明显,于私人门诊治疗(理疗、按摩),效果不佳。遂来我院就诊。患者排尿排便未见异常。吸烟30余年,20支/日。专科查体:腰椎生理曲度变直,腰椎侧凸畸形,腰背部皮肤无破损,两侧骶棘肌紧张,左侧臀肌萎缩,L4/5、L5/S1椎旁压痛、叩击痛阳性,向左下肢放射疼痛,右踝内侧针刺觉减退,腰椎过伸试验阳性,右长伸肌肌力5-级,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40°阳性,双膝腱反射对称,左跟腱反射消失,双侧Babinski征阴性,足背动脉搏动有力,末梢血运良好。腰椎MRI检查示腰椎退行性变,L4/5、L5/S1椎间盘突出,相应平面椎管狭窄(图1~3),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图4、5),血常规、生化检查无明显异常。于2017年3月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收入院。


图1.png


因患者长期保守治疗无效,具备手术指征,行腰椎后入路L4/5和L5/S1椎板、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cage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术中无明显硬膜损伤。术前30min使用头孢呋辛钠1.5g预防感染,手术时间2.5h,术中出血量200ml,术后给予脱水、神经营养等药物治疗,症状缓解明显。术后切口引流持续3d,150ml/d,为淡血性,考虑术后隐性脑脊液漏。术后第6天出现腰骶部疼痛,向双侧臀部放射,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重新留置尿管。术后第7日体温37.8℃,红细胞沉降率(ESR)30mm/h,血白细胞(WBC)13.7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71.94%,降钙素原(PCT)<0.1ng/ml,超敏C反应蛋白(CRP)37.31mg/L。切口处彩超检查提示腰部切口下方软组织肿胀,肌层下方5.3×43.0mm液性暗区,拆除切口缝线,未见脓液,高度怀疑切口感染,取伤口内分泌物送细胞菌培养。经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给予万古霉素(0.5g静滴,每6小时1次)、头孢哌酮舒巴坦(1.5g静滴,每6小时1次)抗感染治疗。行腰椎MRI检查示内固定周围可见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周围软组织肿胀(图6)。在彩超引导下分层穿刺,抽出脓液25ml,为黄色液体,无臭味,细菌培养提示大肠埃希菌感染,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等药物敏感。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停用万古霉素,改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急行清创、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护创材料(VSD)负压引流,术中见肌层深面大量脓性物及炎性肉芽组织;1周后再次清创,仍可见脓性坏死物,炎性肉芽肿,拆除椎弓根螺钉系统,保留椎间融合器(图7)。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更改抗生素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0g静滴,每8小时1次),10d后伤口分泌物培养提示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给予伏立康唑(0.2g静滴,每12小时1次)抗真菌治疗,同时使用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输注血浆及白蛋白支持治疗。15d后伤口真菌、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体温维持在37.1℃左右,停用亚胺培南,伤口深部热疗,臭氧治疗1个月,伤口愈合。术后3个月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为胃内容物,查体:颈软,无抵抗,行头颅MRI提示脑积水(图8、9)。给予甘露醇脱水治疗后头痛可缓解。停用万古霉素,改为利奈唑胺片(600mg口服、每12小时1次),美罗培南(2g静点,每8小时1次),加用两性霉素B;加强脱水(甘露醇250ml静点,每8小时1次),拔除中心静脉置管,改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行腰穿未穿出脑脊液,治疗13d,头痛症状加重,转神经外科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第2天头痛缓解,脑脊液检查未见颅内感染。继续同前抗感染治疗。术后2个月患者体温正常,复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数、血小板、ESR、CRP均降至正常范围。停用静脉用药,继续口服利奈唑胺3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腰椎MRI示L4~S1椎体信号部分减低,L4~L5椎体水平背部皮下可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STIR呈高信号,L4/5、L5/S1椎间盘信号混杂,可见金属伪影(图10、11)。患者感染控制,未再复发。


讨论


SSI是腰椎手术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2.2%左右。一旦发生感染,后果较为严重,治疗难度极大,不仅延长了住院时间,也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和痛苦。目前对脊柱术后SSI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和总结。


国内外学者对脊柱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总结,可分为术前、术中、术后3个方面,包括年龄、肥胖、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既往脊柱手术史、手术部位、输血、内置物置入、手术切口、手术时间、脑脊液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Friedman等通过多变量分析显示糖尿病、体重指数(BMI)>35kg/m2为椎板切除术后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BMI>35kg/m2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Cooper等回顾性研究了358例脊柱手术患者,14例术后发生SSI,发生率为4.0%;后入路感染率为8.1%,前入路无感染;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手术可减少术后SSI的发生,积极营养支持也可降低感染率。Ogihara等收集了10个中心4027例腰椎手术成年患者,其中26例(0.65%)发生术后SSI,手术时间>2h(P=0.0095)是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Maragakis等通过多变量分析了脊柱手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长、美国麻醉学学会评分3分以上、腰骶部位手术、后路、肥胖、术前备皮、术中吸入氧浓度小于50%。本例患者有长期吸烟史、行腰骶部位手术、手术时间>2h、后路手术、内置物置入、脑脊液漏都是致其感染的高危因素。另外此患者术前长期行针灸烤电等保守治疗,破坏皮肤屏障,可能与本次感染存在密切关联,但仍需多中心大样本进一步分析研究。


对SSI及时准确的诊断是尽快控制感染的关键,但是诊断较为复杂,需要依靠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炎性指标、病原菌检测及影像学检查做出判断。出现以下情况,应高度怀疑SSI:①术后持续3d体温超过38.5℃,拔除伤口引流管后体温快速升高。②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后突然出现切口持续性疼痛,压痛、叩击痛阳性,或合并肢体放射性疼痛。③出现切口红肿、渗液,分泌物或引流增多,甚至伤口裂开,流出脓液。④血WBC计数、CRP、PCT、ESR、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1L-6)、白介素-8(1L-8)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或合并细菌培养阳性。⑤脊柱MRI检查提示局部异常积液。刘少强等回顾性分析了28778例脊柱手术术后发生SSI的108例患者的资料,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切口渗液(69.4%)、体温升高(62.0%)、白细胞升高(49.1%)、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升高(44.4%)、切口红肿(37.0%)和切口疼痛(30.6%)。有学者观察了脊柱术后SSI的炎症指标的表达变化情况,血清IL-6、PCT、γ-干扰素(IFN-γ)、TNF-α四项指标中,特异度最高的为IL-6,敏感度最高的为PCT,当四项指标联合检测时,敏感度为92.4%,特异度93.5%。本病例术后症状缓解明显,从第6日开始出现腰骶部疼痛,向双侧臀部放射,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第7日体温、ESR、WBC、%NEUT、CRP升高,切口处压痛、叩击痛阳性,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高度怀疑SSI,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出脓液,细菌培养出大肠埃希菌,支持SSI。


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SSI,应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但是对于有内固定的患者单独使用抗菌素有较高的失败率,并且使治疗延迟,导致感染加重;对已经化脓的患者,及时手术清创是关键的治疗手段。抗生素在治疗SSI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静脉应用抗生素一般需要4~6周,停止静脉应用抗生素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体温正常、症状基本消失、化验指标连续正常至少1周以上,然后改口服抗生素继续应用3~6个月。确诊SSI后内固定是否保留一直争议较大。Ho等回顾性分析了53例脊柱融合术后SSI的患儿,在接受冲洗和清创手术时,如果不取出所有内置物,有将近1/2的感染仍然存在,建议清创过程中应彻底地清除坏死组织、彻底破坏细菌所形成的假膜;但取出内置物会导致融合失败、脊柱不稳定,需要再次手术。也有学者认为内固定可以保留,其对409例脊柱内固定手术中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的10例患者在清创手术时全部保留内固定,所有感染得到控制,随访无复发。本例患者经多次清创VSD负压吸引术后感染未能控制,取出了钉棒装置,因炎症造成周围组织粘连,组织移动度差,椎间融合器取出损伤神经风险高,保留了cage。最终感染得到控制,椎间融合,维持了脊柱的稳定性,避免了再次手术。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常见的形成原因包括脑外伤、脑内炎症、脑血管畸形、Arnold-Chiari畸形、中脑导水管部分阻塞、乙状窦受压迫导致后颅窝静脉引流障碍、脊髓脊膜膨出等。此患者腰椎切口深部感染形成局部炎症,致脑脊液交通循环障碍,影响脑脊液吸收,因脑积水导致颅内压增高,导致头痛,脑膜刺激征阴性,脑室腹腔分流前腰穿未穿出脑脊液,术后检查脑脊液,未见颅内感染。发生脑积水后应尽早处理,不能等到脑室系统明显扩大才实施。Machado等对脑积水分流时机进行了研究,得出及时行分流术可以避免脑积水发生时对脑组织的伤害。该患者出现脑积水后及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患者症状缓解,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未造成进一步的脑损伤。


脊柱外科手术可大大提高脊柱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术后SSI也不容忽视,如何预防和控制SSI,仍需骨科医生重点关注。具体预防措施包括:①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尽量简单、微创的手术方式,尽量选择术者熟悉的手术方式,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②术前积极控制血糖和体重。对于术前有针灸、深部热疗等保守治疗史的患者,最好3个月后再行手术治疗;③既往有脊柱手术史患者,术前预防使用抗生素,术后适当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④密切观测术后体温、切口和大小便情况,检测炎性指标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理;⑤术后尽早拔除切口引流管和尿管;⑥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通过干预SSI的危险因素,降低脊柱手术术后SSI发生率,确保患者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