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高血糖 心脏硬化剂 糖尿病除了警惕冠心病还要防心衰

2018.5.09

  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病是糖尿病很常见的并发症。其实,糖尿病还会从其他很多方面对患者的心脏造成影响,这其中一个较少被关注而又很值得大家了解的并发症就是心力衰竭(心衰)。在发生心衰时,心脏所泵出的血液不能够满足身体的需要,从而带来诸多问题。例如,肾脏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就不能很好地排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从而引起双脚及踝部的肿胀。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会引起胸闷气短,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要关注心衰?

  心衰是一个很常见的疾病,我国近年来心衰在心脏病中所占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死亡率很高,患者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有调查显示,我国心力衰竭住院率只占心血管病的20%,但死亡率却占到40%,可见其后果严重。

  糖尿病与心衰更是关系密切。有研究显示,男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衰的风险是没有糖尿病男性的4倍;而在女性中,这种差异则更加显著,达到了8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不仅仅是让人感到乏力,时间长了心脏会更加虚弱,患者甚至连进行普通日常活动的能力都会被剥夺。所以,大家有必要尽可能地去预防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心衰呢?

  血糖——心脏的硬化剂 正如糖尿病可简单分为1型和2型一样,心衰也可分为两型,一种叫做收缩性心力衰竭,即心脏收缩射血的功能降低;另一种叫做舒张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即心脏舒张功能降低,血液不能正常地回流到心脏,这种类型在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常见。

  目前被普遍认同的理论是,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心肌的硬化。心肌硬化就意味着心肌舒张性降低,血液回流到心脏的阻力增加,这就好比要吹起一个韧性差的气球会很费力一样。由于血液不能顺利地回到心脏,就会在肺脏中蓄积,从而出现呼吸困难。这些改变还会引起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加重体内水液蓄积,形成恶性循环。

  糖友如何预防心衰?

  心衰患者除了按照心衰原因分类以外,临床上还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对心功能进行分级:如果日常活动不受限制定为Ⅰ级,活动轻度受限定为Ⅱ级,活动明显受限定为Ⅲ级,即使是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定为Ⅳ级。

  近年来,临床上还有一种新的心衰分类方法:心功能正常但存在心衰危险因素(如心梗、糖尿病、高血压)定为A级,心功能降低但患者无症状定为B级,心功能降低且伴有心衰症状(如疲劳、气短、水肿、体力活动受限等)定为C级,休息时也有严重症状,患者需要特殊治疗(如心脏移植)时被定为D级。

  根据这一新的分级标准,所有糖尿病患者至少都应列为A级心衰,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至少都应该接受心衰预防性治疗。这就意味着,糖尿病患者需要将血糖、血压、血脂都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

  下面介绍一些降低心衰风险的方法。

  ➤糖化血红蛋白(A1C)控制在7%,但要注意个体化,老年人可以放宽到8%

  ➤血压中收缩压不超过130mmHg,舒张压不超过80mmH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即“坏”胆固醇)至少低于2.5毫摩尔/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即“好”胆固醇)高于1.0毫摩尔/升

  ➤坚持运动锻炼

  ➤戒烟

  ➤告诫患者不要自行服用非处方药物,它们有可能会损伤心脏

  ➤如果饮酒,注意要适量

  ➤如果超重甚至肥胖,就要减轻体重

  当然,有些危险因素是无法控制的,如病毒感染、先天性心脏缺陷等。

  如何及早发现心衰?

  如果患者出现了下列症状,就要怀疑自己是否存在心衰。

  ➤活动后出现气短,或夜间不能平卧

  ➤喘息或咳嗽

  ➤足部、踝、小腿或腹部出现水肿

  ➤恶心或食欲不振

  ➤头晕或意识不清

  ➤夜间因排尿或呼吸困难而觉醒

  ➤心率快或心律不齐

  有些心衰患者没有上述任何症状,而有的患者则所有症状都有,如果患者出现了上面的某些症状,就应该尽快去看医生。大家应该把这些信息传达给患者,以便早期发现心衰并及早进行处理。

  改变生活方式非常重要

  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治疗的基础,这包括:

  ➤少摄入富含盐、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

  ➤多补充膳食纤维和富含钾的食物

  ➤如果超重或肥胖,要减轻体重

  ➤多做运动

  ➤减轻生活压力

  ➤不吸烟

  ➤注意休息

  ➤每天称体重,以确定是否存在液体潴留

  ➤少饮或不饮酒

  ➤少饮或不饮含咖啡因的饮料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