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鼻背部藏毛窦病例及其皮肤镜表现

2021.12.3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4 岁,鼻背长毛伴反复溢脓 5 年。5 年 前无明显诱因发现鼻背多根毛发长出,毛发处反复 溢脓。外院长期按“毛囊炎”治疗,外用多种抗生素 软膏( 具体不详) ,效果欠佳。患者既往体健,否认 慢性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检: 系统检查 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 鼻背可见一脐凹状开口, 开口处有簇集毛发,隐约可见约 1 cm 毛发沿开口向 皮肤内移行,挤压出少许脓性分泌物( 图 1a) 。皮肤 镜( Dermalite DL3) : 表皮下束状毛发影,一端开口处见多根毛发从不同位置穿出皮肤( 图 1b) 。皮损组 织病理示: 窦道内聚集大量毛干,窦道周围纤维组织 及毛囊周围局灶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可见多核 巨细胞( 图 2) 。诊断: 藏毛窦。治疗: 局麻后手术完 整切除窦道( 图 1c) ,一期缝合。皮肤镜下见标本内 含束状毛发( 图1d) 。术后3 d 内予头孢呋辛酯 0. 5 g, 2 次/d 口服。术后 7 d 拆线时,切口愈合良好。随 访 1 个月无复发。

 

1633768326524639.png

2 讨论

 

藏毛窦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 据统计,其全球发病率约 25 /10 万,发病人群男女比 例约 3∶ 1,好发年龄为 15 ~ 30 岁[1]。该病好发于骶 尾部,偶见于腋下、脐部、会阴、头皮、指蹼间隙等非 典型部位[2-3],鼻部报道罕见[4-5]。窦道发生感染前 自觉症状轻微。急性期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继而 形成脓肿,脓肿多可自行破溃并形成继发性窦道、瘢 痕。病程迁延难愈,呈慢性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 生活质量。 藏毛窦病因尚不明确,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学说。前者认为该病源于先天性上皮残留或皮肤凹 陷,上皮毛囊内陷。后者认为因毛发刺入皮肤或皮 下组织,形成窦道并引起感染,可能与指蹼间隙、骶 尾区发病的相关性大[1]。肥胖、多毛、久坐、臀裂深、 不良卫生习惯、反复摩擦等可能是该病的高危因 素[1]。本病报道恶变率仅 0. 1%,恶变肿瘤中最常 见为鳞癌,其次是基底细胞癌、腺癌[6]。潜在的危险 因素包括高龄、持续 20 年以上的慢性病程、免疫抑 制状态( 如 AIDS、器官移植等) [1,6]。 诊断主要基于病史及专科检查,临床表现为感 染反复发作、破溃、溢脓、慢性窦道形成及内藏毛发, 后者是其特征性改变[4]。组织病理呈慢性肉芽肿性 改变,伴毛干异常堆积或残留,对诊断有提示意义。 影像学检查可能有助于确定窦道范围及深度[5]。目 前藏毛窦皮肤镜报道甚少,已报道角层下毛发的镜 下改变[7]。本例的毛发位置较深,皮肤镜下见线状 毛发影,为诊断提供了进一步依据。 本例患者病史长,临床表现为反复溢脓的慢性 炎症改变,结合典型皮肤镜及组织病理表现,藏毛窦 诊断明确。本例患者为我国首例报道鼻背部发病藏 毛窦,并完善了皮肤镜资料。鼻部藏毛窦需与先天 性颅面部中线肿块,如脑膜脑膨出、鼻神经胶质瘤等 疾病相鉴别,后者具有相似的胚胎发育缺陷,多在出 生时或婴幼儿期发现[5]。手术完整切除窦道并修复 创面是治疗的金标准[1]。传统手术包括完整切除病 变、切口一期缝合或等待二期愈合。近 50 年发展了 多个微 创 术 式 及 光 动 力 疗 法,但仍存在复发可 能[8-9],需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略。

 

来源:廖培羽,董文武,黄家敏,党林,姜阳阳,金红涛,阳芳.鼻背部藏毛窦1例及其皮肤镜表现[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1,35(09):1030-1032.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