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间断多关节肿痛多年病例分析

2022.3.30

病例资料


患者男,12岁,因“间断多关节肿痛3年余,加重1周”入院,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关节肿痛,伴发热、咽痛,体温最高38.5℃。

 

体格检查: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腋窝、腹股沟可触及多个肿大的淋巴结,约花生豆大小,质中,触痛(±),淋巴结病理检查: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

 

考虑“坏死性淋巴结炎、扁桃体炎”,予“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钠及地塞米松5 mg/d”治疗1周,体温降至正常,左膝关节肿痛缓解,淋巴结缩小,病情好转出院。

 

2011年1月开始再次出现左膝关节肿痛,并累及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双手掌指关节、双腕、双肘、双肩、右膝、双踝关节,晨僵>1 h,双肘、双膝关节渐伸直受限,无腰背痛、双髋区及足跟痛,无恶心、呕吐、腹泻,入住我科。

 

检验结果:ESR 68 mm/1h、CRP79.9 mg/L,ANA 1:100颗粒型,RF、AKA、抗CCP抗体、抗ENA多肽、HLA.B27(-),铁蛋白6 269 ng/nnl。

 

诊断: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治疗:给予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对症治疗,关节肿痛减轻,仍有双膝关节伸直受限,左膝为著,不能自行站立及行走。继续口服“泼尼松20 mg/d、布洛芬、柳氮磺吡啶0.5 g,每日2次、甲氨蝶呤10 mg/周”等药物。

 

院外规律复诊及进行功能锻炼,关节功能缓慢恢复,可自行行走约50 m。l周前出现右足第l跖趾关节肿痛,仍有双膝、双腕关节肿痛,为求诊治来院。否认家族史,平素饮食清淡。

 

体格检查:体质量31.4 kg,消瘦体质,慢性病容,颌下触及肿大淋巴结1枚,脾肿大,肋下3指,胸椎呈轻度后凸畸形,腰椎前屈、后伸及侧弯活动可,双侧“4”字试验不能完成,双腕关节肿胀,掌屈、背伸受限,双肘关节伸直略受限,双膝关节骨性膨大,屈曲畸形,伸直受限,双侧浮髌试验(+),右足第1跖趾关节红肿及压痛(+)。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

 

实验室检查:ESR 40mm/1 h,CRP 62.08 mg/L,血尿酸537.7 umol/L,24 h尿酸3 771.10 umol/24 h.

 

双手、双足双源CT:可见多发的绿色痛风结节。

 


抽取关节腔积液: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尿酸盐结晶。

 

腹部+门静脉彩超:肝大,脾大,脾静脉略增宽。血、尿、便常规等正常。

 

骨髓象:未见明显异常;淋巴结病检: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肿瘤标志物、骨扫描(-)。

 

诊断: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治疗: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0.3g,每日2次;泼尼松片15 mg,每日1次;硫酸羟氯喹片0.2 g,每日2次;甲氨蝶呤片10 mg,每周1次;碳酸氢钠片0.5 g,每日3次;别嘌醇片O.1g,每日1次;低嘌呤饮食,1周后双腕、双肘及双膝关节疼痛明显好转,右足第1跖趾关节完全消退,复查实验室检查:ESR 45 mm/1 h、CRP<2.5 mg/L,血尿酸283.4 umol/L。

 

讨论

 

患者符合年龄<16岁,病史>6周,有多关节炎,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炎性指标、铁蛋白明显升高,已通过骨髓象、全身骨扫描、肿瘤标志物等排除肿瘤、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根据2001年国际风湿病联盟(IEAR)诊断标准。

 

诊断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明确。在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联合免疫治疗,关节肿痛明显缓解,功能逐渐恢复,多次化验血尿酸均无升高。

 

因此之前的关节肿痛不考虑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而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右足第1跖趾关节红肿疼痛持续不缓解,化验发现尿酸水平升高,抽取关节液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特异性尿酸结晶,双源CT发现双足及双手多发痛风结节,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明确。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SJIA)合并痛风的案例,国内未见相关报道。国外相关的报道仅有1例15岁患者,患者体型肥胖,考虑痛风发作与肥胖及患儿高嘌呤饮食有关。此例患者发病年龄仅为12岁,该患者并无肥胖、高嘌呤饮食、遗传等常见青少年致病因素。

 

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发现尿酸水平升高,并有原发病不能解释的关节疼痛时,应该考虑合并痛风的可能,SJIA这类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患者,长期用免疫抑制剂等细胞毒性药物治疗,这类药物可增加血尿酸浓度,可能免疫因素及药物因素在痛风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关注。该患者给予抑制尿酸合成与促进尿酸排泄等治疗后,关节疼痛缓解明显,血尿酸在1周后降至正常。

 

本例患者发生痛风性关节炎病因分析:①肥胖与遗传因素:是青少年痛风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认为痛风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在痛风的病因学研究中,主要遗传性因素包括嘌呤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缺乏、遗传性肾脏功能障碍和其他遗传代谢病。目前已报道的少年痛风性关节炎大都有家族史咀形体肥胖。该患者并无家族史且形体消瘦,无特殊高嘌呤饮食嗜好。排除了青少年常见痛风常见发病因素。

 

②免疫因素:SJIA患者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吞噬细胞异常活化,参与促炎细胞因子ILl、IL-6、IL-18、TNF-α和促炎S100蛋白等的释放,导致全身多系统炎症,目前研究认为SJIA属于自身炎症性疾病。

 

近年来有关痛风性关节炎的免疫学发病因素提出促炎细胞因子(IL-1、IL-8、TNF-α)及相关信号通路、补体系统、免疫球蛋白、抗原递呈细胞的活化、中性粒细胞凋亡等已成为以发病机制关键因子。此例患儿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是可能与SJIA这类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释放大量促炎因子有关。

 

③药物因素,有研究称患者用甲氨蝶呤化疗后,可快速溶解白细胞,增加血尿酸浓度。大剂量应用时,可以和其代谢产物沉积在肾小管而致高尿酸血症肾病。

 

SJIA患者儿童用药量为10 mg/m2,根据患者的体质量计算甲氨蝶呤片的使用量为每周10 mg,本例患者用药为常规剂量,且在降尿酸治疗过程中,未停用甲氨蝶呤,患者痛风发作原因可能与甲氨蝶呤有关。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