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两例2q37缺失综合征临床及基因芯片分析

2022.3.30

2q37缺失综合征是由于2号染色体长臂3区7带片段缺失引起,患者常发生以智力及生长发育障碍、骨骼畸形、外观及行为异常为主的一系列症状,因此也称为BDMR综合征或AHO-like综合征。由于此类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用常规的细胞遗传学检验技术较难检测到基因组微小缺失,在临床上常易漏检。


单核苷酸多态芯片(array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array-SNP)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分子核型分析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通量、高敏感性和高准确性等优点,近年来,被逐步应用于不明原因的发育迟缓、多发畸形、非明显综合征及临床怀疑染色体病患儿的检测。本研究应用array-SNP芯片对2例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患儿进行病因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病例1,男,3岁,因“智力发育落后3年”就诊。有典型孤独症表现:无自主语言,有多音节不自主发音,呼名不理人,无互动娱乐,感情交流差,交往缺陷,有特殊兴趣(鸡毛、盖子),喜前庭刺激游戏。母否认孕期有特殊情况,患儿新生儿期有黄疸病史,家族有类似疾病史(4个表兄弟姐妹有相似表现,其中一表姐临床诊断孤独症,均未行染色体核型或基因芯片检测)。查体:身高88 cm(-2.3 SD),体重13 kg,营养中等,无特殊面容,体态无异常。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未见异常;(2)肝肾功能、心肌酶、血脂、电解质、血糖正常;(3)甲状腺功能正常;(4)血串联质谱:未见异常;(5)染色体:46,XY;(6)智力测试:Gesell检查:适应性10月龄(m)29分,大运动16 m 45分,精细动作10.7 m30分,语言9 m 25分,个人-社会13 m 30分;中度智力发育障碍;(7) Chat孤独症筛查量表:孤独症高风险;(8)头颅MRI未见异常。


病例2,女,1个月,因“体重不增”就诊。生后喂养闲难,纳奶量少,无呕吐。足月顺产出生,Apgar评分1 min、5 min均为10分,出生体重2.17 kg,身长50 cm,系足月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生后1 d因皮肤黄染住院予光疗退黄治疗。查体:体重2.7 kg,神清,反应可,发育落后,营养差。皮下脂肪菲薄。尖脸,耳位低,四肢肌张力正常。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7.4x109/L(中性粒细胞0.257,淋巴细胞0.627),血红蛋白136 g/L,血小板246x109/L;(2)肝肾功能、心肌酶、血脂、电解质,血糖正常;(3)甲功五项:TT3 1.43 nmol/L,TT4 91.18 nmol/L,TSH 10.21 mU/L,FT3 2.38 pmol/L,FT4 12.30 pmol/L;(4)血串联质谱:未见异常;(5)腹部B超: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6)头颅B超:未见异常;(7)染色体:46XX。


提取2例患儿外周血DNA,用Human CytoSNP-12 bead chip kits(美国Il-lumina公司)芯片,该芯片有约30万个检测位点。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结果提示:(1)病例1检测到2q37.1~2q37.3区存在7.70 Mb的杂合性缺失:缺失序列信息chr2:235,325,669~243,029,573,包含从ARL4C基因到CXXC11基因的基因组片段(见图1)。(2)病例2检测到2q37.2~2q37.3区存在7.35 Mb的杂合性缺失,缺失序列信息为chr2:235,677,678~243,029,573,包含从SH3BP4基因到CXXC11基因的基因组片段(见图2)。


1648628639612546.jpg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应用端粒检测试剂盒SALSA MLPA P264( MRC-Holland),探针杂交、连接反应及探针扩增均参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扩增产物经ABI-3130基因分析仪进行毛细管电泳后生成MLPA图谱。Coffalyser-NET软件(MRC-Holland)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提示:两例病例的检测结果均为2q37.3的杂合缺失(见图3、4)。


1648628640991105.jpg


讨论


2q37区域是已知最为常见的染色体末端缺失区域之一,该区域可进一步细分为2q37.1、2q37.2和2q37.3。由于缺失范围不相同,临床表现可多种多样。目前关于2q37缺失综合征的报道国外有100余例,国内报道有2例,主要临床特征为面部畸形、短指/趾、行为异常(孤独症或自闭症)、超重或肥胖、癫痫、身材矮小等,其中骨骼畸形是一个显著特征。


本研究病例1为3岁幼儿,主要表现为智力语言发育迟缓,行为异常(孤独症表现),身材矮小,无面部及短指/趾骨骼畸形,符合2q37缺失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病例2为婴幼儿,年龄1个月,主要表现为生长迟缓,体重不增,面部异常(尖脸,耳位低),指趾外观未见异常。通过高分辨率array- SNP分析,两例患儿均发现2q37末端缺失,综合分析,考虑该缺失是其共同的致病原因,2例病患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未能发现异常。病例2由于年龄过小,是否进一步出现其他该综合征相关表现需要继续随访观察。


虽然2q37缺失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具有一定可辨识性,但明确诊断仍然需要分子细胞遗传学。随着技术的发展,array-SNP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研究,它能够检测染色体微小缺失或重复发生的位置、片段大小以及涉及的基因。Hochstenbach等通过文献总结,发现在智力低下及生长发育迟缓患者中,若以微阵列技术作为首选检测方法,检出率可达19%,是传统细胞遗传学方法的2倍。研究显示,有智力障碍、畸形、发育障碍等提示染色体病的症状,但核型分析为正常或平衡易位的患者,应用基因芯片分析其异常检出率为10%~ 50%。2010年美国临床遗传学会也明确指出,多发畸形和(或)不明原因智力落后、非已知的综合征及孤独症等应首选染色体芯片分析技术检测,而不再是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本研究应用array-SNP分析,明确2例患儿染色体2q缺失的断裂位点、片段大小及基因序列。2例患儿缺失片段有重叠,重叠区域为2q37.2至2q37.3,此外,病例1缺失范围较大,同时包含了2q37.1区域,非重叠缺失区域片段大小为352010 bp,涉及的基因为ARLAC,其与表型关系目前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2q37区域至少包含197个基因,国外针对临床诊断2q37缺失综合征的病例进行遗传学及临床表型研究发现,该区域与2q37综合征有关的基因有11个,但各自与表型的关系尚不明确。这些候选基因中,HDAC4是较为明确的与短指/趾及智障相关的基因,而其他候选基因与该综合征各临床特征的关系、其发病机制等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