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替莫唑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病例分析

2022.1.22

1.病历摘要

 

男,58岁;因“头晕伴恶心呕吐、纳差2周,加重4d”于2017年11月入院。行头颅CT提示:鞍上可疑结节。头颅MRI平扫:脑积水表现,脑室壁弥漫性增厚伴信号异常,以第三脑室前下壁明显。头颅MRI增强:第三脑室前下壁增厚伴信号异常。鞍区MRI增强:垂体、下丘脑、灰结节、乳头体及各脑室壁不规则增厚,考虑累及室管膜的肉芽肿性疾病(感染性?)、结节病或肿瘤待查。

 

颅脑MRS平扫:CHO略升高,NAA峰稍下降。脑脊液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脱落细胞学检查提示淋巴细胞,未见肿瘤细胞。免疫系统血液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全身彩超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胸部、全腹CT未见明显异常。先予以抗结核、抗感染治疗1个月,病情无改善,病人出现神志淡漠,应答迟钝,逐渐神志不清,呼之可应,无法正确对答。为明确肿物性质,12月7日在导航下行眶上外侧入路活检术,术中在终板间隙中切开后发现病变组织,摘取黄豆大小病变送病理,病变色微红,质地中等,与周围组织黏连较紧。

 

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下丘脑)非霍奇金B细胞性淋巴瘤,倾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Bcl-2、LCA、CD20均阳性,CD3散在少量+,GAFP、S-100、Syn、EMA、CD30、CD10、CD138、MPO均阴性。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

 

根据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疗指南,拟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行中枢神经系统化疗。因甲氨蝶呤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可导致病人血液学不良反应和其他脏器功能损伤,需定期检测肝、肾功能及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该病人既往糖尿病病史5年,尿液分析提示尿蛋白3+,肾功能异常,考虑糖尿病肾病,应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综合病情及相关文献,尝试予以替莫唑胺(150mg/m2,连续用药5d)进行化疗。第1次化疗结束后复查MRI增强:第三脑室前下壁增厚伴异常信号,较前好转明显。4个疗程化疗结束后,颅内病灶较前明显缩小。随访9个月,颅内未见肿瘤复发,肝肾功能、心脏功能复查较前相仿。术后行MGMT(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甲基化检测结果提示未甲基化。

 1586309754198354.png

图1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化疗前后。1A化疗前头颅MRI增强扫描;1B化疗后1个月头颅MRI增强扫描;1C化疗后半年头颅MRI增强扫描;1D术后病理,可见弥漫片状大的多行性细胞浸润,伴核型不规则,染色质空泡状,核仁单个或少量,细胞质缺乏,背景见小的成熟淋巴细胞,核分裂和凋亡小体易见(苏木精-伊红染色×200);1E术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400)

 

2.讨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淋巴结外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仅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而在全身其他部位不发生此病,是一类少见病,仅占颅内肿瘤的1%~4%。术前检查前要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停药2周后检查,激素可以快速减轻病人症状,但激素具有细胞溶解性,能显著降低肿瘤在影像学上的增强效应,缩小肿瘤体积,影响肿瘤的病理性诊断,降低检出率。穿刺活检可确定病理诊断,立体定向活检是明确诊断最有效的方法,活检的敏感性在90%以上,但活检时可能导致出血甚至更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脑干周围病灶更应慎重。手术切除不能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反而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症状恶化,推迟化疗开始时间。

 

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必须符合以下标准:①以颅内或椎管内病变症状为首发表现。②病理证实有典型组织形态学表现。③全身检查排除各部位(淋巴结)及血液、骨髓继发性病变。

 

本例在入院后多次行全身各系统检查,均未发现颅外病变,术后病理结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为(下丘脑)非霍奇金B细胞性淋巴瘤,符合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颅内淋巴瘤的诊断标准。本例在内科诊断性治疗过程中,病情不断恶化,并出现昏迷,有手术活检指征。因肿瘤位于第三脑室内,视交叉下方,靠近下丘脑,周围神经结构非常重要,立体定向活检有损伤重要结构的危险,相比而言,开颅活检更安全。因此,本例采用微创开颅活检术。

 

手术采用仰卧位,采用额下入路打开颅骨,剪开硬脑膜,分离外侧裂,未发现蛛网膜下腔有肿瘤播散种植,沿视神经找到视交叉,打开视交叉后方终板间隙,可见异常组织,肿瘤色微红,质地中等,血供不丰富,肿瘤位于第三脑室侧壁上,与第三脑室侧壁黏连较紧,与周围组织没有明确的界限,摘取两块黄豆大小病变组织送病理,术区用止血纱布止血,常规关颅,手术顺利。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化疗应选用能够通过血-脑屏障的化疗药物,常用甲氨喋呤、激素、利妥昔单抗等。放疗至今仍倍受争议。

 

本例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自身条件较差,无法接受甲氨喋呤化疗,使用替莫唑胺化疗后,肿瘤明显缩小,症状较前明显好转。根据此例,对于健康状况不允许甲氨喋呤化疗,可尝试替莫唑胺化疗。替莫唑胺主要作用于脑恶性肿瘤的化疗,相关文献报道,主要与MGMT基因及MGMT基因甲基化情况有关。MGMT是一种由MGMT基因编码的DNA修复蛋白,其能将DNA鸟嘌呤6号氧上的烷基转移到自身的半胱氨酸残基上,从而修复DNA的烷基化损伤。

 

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不适合常规化疗的病人,可以行基因检查,辅助使用替莫唑胺化疗。本例已行MGMT甲基化检测,检测区段为转录起始点(TSS)区域第74-89位CpG岛,检测结果提示未甲基化。MGMT甲基化的病人使用替莫唑胺的效果更明显,但并非MGMT非甲基化的病人使用替莫唑胺无效,这也是仍将替莫唑胺作为恶性胶质瘤化疗的一线药物的原因。替莫唑胺可以通过血-脑屏障是其成为化疗药物的重要特点。

 

总结经验,在以后关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疗工作中,针对此类基础条件较差,不适合行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的病人,可将MGMT基因检测纳入辅助检测项。此后,还可以将采用替莫唑胺化疗的病人进行研究,评估MGMT甲基化与否对病人预后的影响,分析其是否具有差异,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