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血管内大 B 细胞淋巴瘤病例分析

2022.2.16

血管内大 B 细胞淋巴瘤 (intravascular large B cell lymphoma, IVLBCL)是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的 一个罕见的亚型,本病发病率低,一般在尸检中发现, 国内仅报告十余例[1]。血管内大 B 细胞淋巴瘤临床表 现多样,没有明显特异性,极易导致漏诊或误诊,本病 具有高度侵袭性, 对化疗不敏感,延误诊断对患者危害 极大[2]。组织病理检查和基因分析对 IVLBCL 诊断具有 重要价值。现将我院近期确诊 2 例患者报告如下,以提 高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对本病的重视。


1 病历资料


例 1. 女,65 岁。因双下肢暗红色结节及丘疹 5 个 月伴发热 1 周。5 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现双下肢 内侧出现暗红色皮下结节及丘疹, 未予诊治。皮损逐渐 增大、 增多, 融合成斑块,就诊于某医院皮肤科,诊断为 “ 血管炎、狼疮性脂膜炎”, 经治疗无好转( 具体不详)。并 逐渐出现发热, 体温最高达 39 ℃,咳嗽, 双下肢水肿,为 进一步明确诊断于 2013 年 2 月 25 日来我院就诊。体格 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 心、 肺、 腹无异常, 神 经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 双下肢弥漫性暗红色 皮下结节, 臀部及股外侧丘疹融合成 50 cm×30 cm 大斑 块(图 1A),表皮萎缩,凹陷、质韧、毳毛脱落,双下肢凹 陷性水肿。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红细胞计数 3.4×1012/L [正常值(3.5~5.0) ×1012/L,以下同],白细胞计数正常,血 小板计数 58×109/L[(100~300) ×109/L],Hb 70 g/L(110~ 150 g/L)。乳酸脱氢酶 (LDH)9.936 μmol/( S· L)[1.904~ 4.008 μmol/( S ·L) ],红细胞沉降率 55 mm/1 h( ≤20 mm/ 1 h),抗核抗体阳性,滴度 1∶80,总 IgE 1000 IU/mL(≤ 100 IU/mL)。肺部 CT 示: 肺间质性改变、胸腔积液、叶
间积液。皮损组织病理:皮下脂肪组织间血管增生,小 血管内可见数量不等的不典型淋巴样瘤细胞,核大, 染色深,部分呈空泡状(图 1B)。免疫病理:CD20( +) (图 1C)、CD79α( +)、白血病共同抗原(LCA)( +)(图 1D)、细胞核增殖指数(Ki-67)( +) >90%,CD38( -)、 CD10( -)、CD68( -),角蛋白 P(CK-P)( -),髓过氧化 物酶(MPO)( -),CD34(血管壁+),上皮细胞膜抗原 (EMA)( -), B 淋巴细胞瘤-2 基因(bcl-2)( 少数+)。荧 光定量 PCR 检测 EB 病毒 (Epstein-Barr virus)DNA 测定( -),基因重排:IgH 基因为单克隆性重排。骨髓涂 片:骨髓增生活跃,未见异常细胞。诊断:血管内大 B 细胞淋巴瘤。


例 2. 女,83 岁。下肢暗红色结节及红斑 3 个月 余。患者 3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下肢出现暗红色斑及 结节,无痛痒,后皮损渐增大、融合成片,曾于某省级 医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血管炎、脂膜炎” ,给予氨苯 砜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具体不详),疗效不佳,于 2016 年 6 月来我院就诊。皮肤科检查:右下肢可见暗红色 皮下结节、红斑(图 2A),部分融合成 5 cm×10 cm 斑 块,质地硬,境界较清楚。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抗人免 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 验(RPR)均阴性。肺部 CT 示肺纹理增强。皮损组织病 理:表皮正常,真皮深层脂肪组织间毛细血管增生,管 腔内可见淋巴样单一核细胞分布,核大,深染(图2B)。 免疫病理:CD3(少数+)、CD20( +)(图 2C)、CD38(零 星+)、CD68(零星+)、Ki-67( +)90%、bcl-2( 少数)、bcl6(部分+)、CD10( -)、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mum)-1 (散在+)、周期素 D(Cyclin D)( -)、c-myelocytomatosis oncogene(C-myc)( 少数+)、P53( +)80%,基因重排检测 结果阴性。Ki-67 高达90%,且大部分细胞表达 p53 蛋 白(图 2D),提示该肿瘤恶性程度高。诊断:非霍奇金 恶性淋巴瘤 (WHO 分型可归为血管内大 B 细胞性淋 巴瘤)。

1645002412138128.jpg

1645002412133904.jpg

2 讨 论


血管内大 B 细胞淋巴瘤以往曾称为恶性血管内 皮细胞瘤,直到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才确定其为 B 细 胞源性淋巴瘤的一种亚型[3]。本病发病年龄范围广( 6个 月~84 岁),多为中老年,累及各个系统,临床表现多 样,其特点是肿瘤细胞只累及小血管, 通常表现为皮肤 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4],无明显特异性,故诊断很困难, 极易造成漏诊、误诊。 两例患者误诊原因分析:①本病虽早在 80 年代已 明确为血管内淋巴瘤的一种独立亚型,但因其发病率 低、报道少,病程短, 死亡率高,故临床医生对其临床表 现认识不够;②IVLBCL 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尤其是 肺部及肾脏等毛细血管丰富的器官,侵及皮肤多表现 为皮下结节和多发性不规则形丘疹、红斑,极易与其他 皮肤病相混淆。此两例患者都因首发症状为常见的红 斑及结节,未经组织病理检查的情况下误诊为血管炎 和脂膜炎。提醒临床医生对有皮肤红斑、 脂膜炎样改变的患者尤其是伴有原因不明发热及咳嗽症状者,必须 做组织病理、免疫病理及基因分析避免漏诊; ③提醒取 材医生注意,组织病理取材时应深达真皮深部脂肪层, 因为病变多局限在真皮深部脂肪层小血管内,制片时 应切至最大面,病理医生在阅片过程中要认真、谨慎, 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才不容易造成漏诊、 误诊。


参考文献略。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