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进行性疼痛性共济失调病例报告

2022.1.02

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2000年以来,由于HIV感染率升高,同性恋增加等因素,使梅毒发生率逐年攀升。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梅毒的年增长率为16.3%,为增长速度最快的传染病之一。梅毒已成为仅次于乙肝、结核的第三大传染性疾病。

 

人群中梅毒疾病谱也在逐步发生变化,由既往的一期、二期梅毒占大多数转变为隐性梅毒占大多数,三期梅毒日益增多。以神经系统症状首诊的梅毒病人越来越多,神经梅毒是TP侵犯神经系统出现脑膜、大脑、血管或脊髓等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脊髓痨属于实质性神经梅毒,经典脊髓痨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疼痛性共济失调,起病隐袭,多以感觉异常和疼痛首诊,临床少见,易误诊或漏诊。本文报告1例经典脊髓痨病人,从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资料及预后进行分析。

 

1.病例资料

 

男性,51岁。因“进行性双足麻木23月,胸痛、行走不稳21月”入院。查体:神清,对答切题,左侧瞳孔椭圆形,边缘欠规则,对光反射迟钝(见图1,阿罗瞳孔),右侧瞳孔圆形3mm,对光反射迟钝,调节反射正常,眼球各项运动到位。

 1.png

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指鼻试验稳准,跟膝胫试验阳性,昂伯征阳性。T2水平以下浅感觉减退,同时四肢末梢浅感觉减退。胸部自发性疼痛,伴异常触痛。深感觉:位置觉、运动觉、振动觉均受损。

 

腱反射未引出,腹壁反射减弱,提睾反射未引出。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自主神经功能:皮肤苍白、发冷、多汗、毛发稀疏、无光泽;偶有大小便控制不良;阳痿、性功能减退。辅助检查:血清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TPPA)阳性,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1:32,脑脊液蛋白1120mg/l,脑脊液TPPA阳性、TRUST阴性。肌电图:左侧腓总神经运动波幅降低,F波潜伏期延长,双侧胫神经H反射消失。血清及脑脊液AQP4阴性、寡克隆区带阴性。

 

2019-06颈椎、胸椎磁共振资料见图2。

 2.png

腰椎磁共振提示:腰椎滑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梅毒诊断》该病人诊断为神经梅毒:脊髓痨。予每日青霉素G2400万单位每天,治疗14天后续用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注每周1次,连续3周。同时予以文拉法辛、卡马西平、加巴喷丁及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治疗神经痛。半月后复查脑脊液蛋白下降至810mg/L,颈椎、胸椎磁共振病灶无明显变化。治疗后1个月、3个月随访:颈椎、胸椎磁共振病灶无明显变化,行走不稳较前略有好转,胸部疼痛仍持续存在无明显缓解。

 

2.讨论

 

本病例报道与吴雅丽等收集的脊髓痨病例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隐袭起病、缓慢进展、行走不稳、双下肢或全身疼痛、感觉障碍、神经营养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主要体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闭目难立征阳性,下肢震动觉、位置觉缺失和阿罗瞳孔等。目前的病例报道中脊髓痨病人影像学检查大多为阴性,本例病人颈髓、胸髓磁共振发现长节段脊髓后部病变,是典型和少见的影像学特征。同时,该病人血清、脑脊液AQP4抗体阴性,结合病人临床资料排除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经典脊髓痨需进一步与梅毒性脊髓脊膜炎相鉴别。梅毒性脊髓脊膜炎主要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下肢瘫痪、感觉异常、括约肌障碍等脊髓不全损害症。

 

脊髓痨临床表现分为三期:第一期运动失调前期主要表现为痛觉过敏等感觉异常,为病人首诊的主要原因。阳痿可最早出现,但经常被病人及医护人员忽视。该阶段一般持续3年左右。第二期共济失调期:持续2~10年,特征在于严重的下肢共济失调,可导致复发性创伤性损伤: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脊柱以及其他关节均可受损。本例病人出现腰椎滑移并发症。第三期终末期:平均持续时间为2~10年,主要表现为恶病质、腿部僵硬、瘫痪,以及伴有顽固性便秘和膀胱失禁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褥疮感染、肾盂肾炎、脓毒症是常见的终末期并发症。脊髓痨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与脊髓膜炎、脊髓血管炎及梅毒瘤压迫至脊髓损伤有关,但具体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Roger等对梅毒病人尸检发现:脊髓痨病人脊髓后部受损、萎缩、腰大池扩张、硬脊膜牢固的粘连于椎骨,神经根粘连。神经根的持续炎症使病人出现烧灼感及针刺样疼痛,脊髓的病变使病人疼痛中枢敏化,出现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及痛觉超敏现象。19世纪法国印象主义画奠基人之一爱德华·马奈曾患有该病,从40岁开始出现进行性疼痛性共济失调,在疼痛极为严重情况下医生对马奈左下肢(疼痛肢体)进行截肢,但不久病人出现严重的幻肢痛(被截肢体疼痛仍然存在)。

 

RicardoNitrini回顾总结了脊髓痨的发展史:在1840年,Moritz Heinrich Romberg首次描述了该疾病的临床表现;1858年Guillaume Duchenne进一步详细描述了该疾病的临床特征,并认为该疾病可能与梅毒有关;Fournier致力于该疾病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该疾病是神经梅毒的一种表现,并得到广大神经病学家的认可。学者们也将这种现象称为“根-后柱综合征”。

 

脊髓痨需积极的驱梅治疗,该病人用足量,足疗程青霉素治疗,但治疗后1个月、3个月随访评估,病人脊髓病灶无明显改善,疼痛无明显缓解,共济失调略微改善,但仍需辅助器辅助行走。脊髓痨属于实质性神经梅毒,梅毒感染病史至少2年以上,长期神经炎症反应,造成了神经不可逆损害。

 

综上所述,脊髓痨为梅毒螺旋体侵犯脊髓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容易漏诊、误诊。病人长期经受神经痛及共济失调的痛苦,预后不良。感觉异常、疼痛、性功能障碍是脊髓痨最早期症状,需予以重视及识别。高危梅毒病人需尽早完善腰椎穿刺检查明确诊断。对神经梅毒病人需早期行足量,足疗程青霉素治疗,规律随访,积极控制神经梅毒的发生、发展,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