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临床分析

2022.2.16

血管外皮细胞瘤(HPC)大多见于毛细血管分布的部位,又被称为血管周细胞瘤,以下肢、腹膜后及盆腔内常见;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者较少见,好发于颅底、矢状窦及大脑镰附近,也可见于椎管内。颅内HPC极易与颅内其他肿瘤相混淆,这对神经外科医生的临床诊断有极大的影响。现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3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HPC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颅内HPC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见表1。本组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1~53岁,平均39岁;病程3个月~1年,平均6.7个月。2例患者以头痛、恶心、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就诊,另1例患者以听力减退为首发症状。

 

1.2肿瘤部位及特征

 

肿瘤位于右侧小脑幕1例,双侧额叶1例,右侧桥小脑角区1例;肿瘤大小从3 cm×2 cm×2 cm~5 cm×4 cm×4 cm不等,形态基本不规则,脑组织受压,占位效应明显(表1)。

 

1.3影像学检查

 

3例患者均行颅脑CT和MRI检查。颅脑CT检查示,3例患者的脑部病变均为稍高密度,边界清楚;增强见明显强化。颅脑MRI示,1例患者右侧小脑幕见等T1WI、混杂T2WI信号灶,DWI呈混杂稍高信号,边界清晰,信号不均,右侧小脑膜增厚,见脑膜尾征(图1A);1例患者双额占位性病变,有囊变,实质性部分T1呈等高信号,囊变部分呈高信号,T2呈较高信号,增强扫描实质性部分呈均匀增强,形状不规则,周围明显水肿,中线左偏;1例患者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形状稍规则,边缘光滑,右侧小脑半球及脑干受压,T2WI及DWI呈稍高信号,T1WI稍低信号,增强后病变均匀强化(表1)。

 

表1  本组3例颅内HPC患者的临床资料

 

1645000505875713.png

1645000505611112.png

图1A:术前头颅MRI,右侧小脑幕见等T1混杂T2信号灶,DWI呈混杂稍高信号;

 

1.4治疗方法

 

3例患者均行开颅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手术。术中见肿瘤质地均较韧,呈灰红色或灰白色,与脑组织边界清楚,部分有包膜,血供均丰富。1例患者术中发生大出血,出血量达3000ml;其余2例患者则无明显出血。患者术后行放射治疗;并随访观察患者肿瘤切除及复发、转移的状况。

 

2.结果

 

2.1手术效果及放疗

 

本组3例患者的肿瘤均全切除,术后复查颅脑MRI均未发现肿瘤残留(图1B),其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3例患者均行颅内瘤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时进行放射治疗,放疗剂量均为60Gy。所有患者均在放疗结束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3个月、6个月及84个月,随访期间行颅脑MRI复查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2.2病理检查结果本组3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为颅内HPC,肿瘤细胞存在异型性,1例患者见鹿角状血管(图2)。免疫组化检查:CD34(+~+++),EMA(-),Vimentin(+),GFAP(-),Ki67index约12%~20%。

 

1645000505878947.png

图1B:术后头颅MRI,肿瘤全切除

1645000506913167.png

图2病理检查示,肿瘤细胞为短梭形,呈漩涡状、束状排列,可见鹿角状血管,肿瘤细胞有一定异型性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