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影像学分析-3

2022.1.30

3.2 影像表现与病理表现 

 

SFT/HPC好发于大脑镰旁、小脑幕或矢状窦等部位,脑室内及蝶鞍旁少见,与脑膜瘤相似,这可能是由于肿瘤起源于脑膜间叶细胞的原因。本组病例与既往研究相似。SFT/HPC肿块多为分叶状、不规则形,这是肿瘤血流丰富,生长速率较快,位于边缘的肿瘤细胞生长速率不同造成的,显示了肿瘤浸润性生长的特性。CT平扫病变呈不均匀稍高密度影,可伴周围颅骨骨质破坏,与脑膜瘤所致的颅骨骨质增生不同。MRI平扫,与脑实质相比,T1WI上5例表现为等信号,2例表现为稍低信号,3例表现为混杂信号;T2WI上6例表现为等信号,4例表现为混杂信号,这是SFT/HPC的特征性表现,而脑膜瘤则多表现为等T1、等T2信号,两者并不相同。

 

DWI多呈低信号,可能由于肿瘤中有坏死囊变,水分子弥散自由度较高。SFT/HPC多表现为混杂信号,同时病理示病灶多出现出血、坏死,原因是肿瘤较大,部分血管玻璃样变,从而导致肿瘤内部血供较少。瘤内有较多血管流空信号,是由于有大量鹿角状及裂隙状血管存在所致,血管流空信号也是SFT/HPC的特征性表现。肿瘤内既有大量的血管,又有充足的胶原纤维存在,因此,强化方式因血管及胶原纤维含量不同而不同。由于胶原纤维的存在,T2WI上会存在较低信号区并呈明显强化,同样是SFT/HPC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之一(图2A、C)。

 

文献报道,SFT/HPC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不一,强化可均匀或不均匀,与本研究一致。本组部分病例瘤周有轻-中度水肿,瘤周水肿程度可能与肿瘤对临近静脉窦的推压、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及肿瘤对脑组织的浸润,血-脑屏障的损害程度有关;也可能与肿瘤P73蛋白的表达有关,P73表达阳性率越高,水肿程度就越高。病灶与硬脑膜呈窄基底相连7例,与硬脑膜呈宽基底相连3例,5例伴脑膜尾征。较少出现脑膜尾征、病灶与硬脑膜呈窄基底相连,这些特征的出现可能是因SFT/HPC生长时间短,发展速度较快,对硬膜的浸润、侵袭的程度并不足以形成脑膜尾征。

 

3.3 鉴别诊断 

 

从发病部位及组织学上考虑,SFT/HPC主要与脑膜瘤、神经鞘瘤进行鉴别诊断。脑膜瘤起源于脑膜上皮,多发生于老年女性病人,病灶内部信号较为均匀一致,大多表现为等T1、等T2信号,边界清楚,多数有脑膜尾征,周围骨质硬化增生,强化方式均匀一致,但强化程度不及SFT/HPC。神经鞘瘤内部易出现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强化较明显,但实质部分强化程度仍不及SFT/HPC。此外,SFT/HPC应与起源于硬膜、颅骨的淋巴瘤进行鉴别,淋巴瘤存在于颅骨两侧,内部信号均一,表现为等T1、等T2信号影,周围颅骨无增厚及破坏,无流空血管影及囊变坏死区,且DWI呈高信号影。SFT/HPC还需要与颅骨的转移瘤进行鉴别,发现原发病灶有利于鉴别。

 

总之,SFT/HPC多表现为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周边及内部可见迂曲流空血管影,短T2信号区明显强化,DWI上多呈低信号,边缘无或轻-中度水肿,肿瘤较大时可伴有坏死、出血、囊变,周边骨质破坏,与硬脑膜一般呈窄基底相连,脑膜尾征不常见,增强扫描后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了解SFT/HPC以上特点,有助于正确诊断,但确诊仍需靠病理学检查。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