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恶性肿瘤骨转移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临床...-1

2022.1.27

恶性肿瘤骨转移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临床分析


双膦酸盐类药物(BP)目前被广泛用于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并发症,但这类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也逐步被报道。2003年,Marx首次报道了长期使用唑来膦酸的患者出现下颌骨坏死的现象,引起口腔医生的重视。2007年,美国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AAOMS)确立了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BRONJ)的诊断标准。

 

2009年,AAOMS正式将BRONJ分为5期并发布治疗指南。2014年,AAOMS将抗骨吸收药物和抗血管生成药物引起的颌骨坏死统一更名为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RONJ)。2017年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均提到长期使用BP的患者有发生下颌骨坏死的风险。

 

2018年发布的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也提到了BP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使用,但并无MRONJ不良反应的警示。本研究旨在探讨MRONJ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及评估,以提高肿瘤科医护人员及口腔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确诊为MRONJ的6例原发性乳腺癌合并骨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65.5岁(55~85岁)。所有患者均无系统应用激素治疗史,无糖尿病史,无放疗史,无颌骨肿瘤转移史,无梅毒、结核、坏疽性口炎等及其他微生物感染病史。

 

纳入标准:(1)正在或曾接受抗骨吸收或抗血管生成类药物治疗;(2)颌面部出现颌骨暴露或可经口内、口外瘘管探诊到骨面,且病程持续超过8周;(3)颅颌面部未接受过放疗且无其他骨肿瘤转移性疾病。

 

1.2影像学检查

 

6例患者均行曲面断层摄影(全景片)检查,5例患者行锥形束CT(CBCT)检查,1例患者因无法配合站立改行螺旋CT检查。

 

2.结果

 

2.1治疗方案及临床表现

 

6例患者中,2例接受紫杉醇单药化疗,未进行放疗;4例接受紫杉醇+替莫唑胺或卡培他滨+替莫唑胺联合化疗,且接受过非颅颌面部的放疗。6例患者均接受静脉滴注三代BP(伊班膦酸、唑来膦酸)治疗,平均应用BP治疗时间为28个月。6例MRONJ患者中2例曾在用药期间接受拔牙治疗;未接受拔牙治疗的4例患者中,1例病损区域存在龋坏残根,1例为牙周炎,1例为固定修复义齿基牙牙周退缩,1例为无牙颌全口义齿基托下黏膜创伤性病损(表1)。

 1577868620579105.png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