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电烧伤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术后失血性休克病例分析

2022.4.04

患者男,33岁,工作时被380V电击伤,短暂昏迷,于伤后1h入院。


检查示:创面分布于右手掌和手指。右手掌为电流入口,创面无水疱,呈蜡白色,痛觉消失,局部温度低,部分皮肤坏死后呈焦痂,痂下可见树枝状栓塞血管,未见电流出口。其余肢体活动自如。

 

诊断:2%TBSAIII度电烧伤。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在无手术禁忌的情况下于伤后第3天行创面清创+VSD术。


术中见右手掌创面干燥呈黑色焦痂,损伤累及肌肉层,部分掌侧指短伸肌肌肉、肌腱坏死暴露,可见伴有栓塞的小血管、创面肿胀以及可疑感染,未探及知名血管和神经损伤。


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污染物,保留间生态组织,见创面无活动性出血,使用VSD专用吸引机(负压值-80~-60kPa)治疗,术肢制动,配合止血、抗炎、营养等对症治疗。

 

术后12h无明显诱因下见负压管内突然涌出大量新鲜血液迅速浸湿外敷料,引流瓶引流出新鲜血液约400mL,患者诉创面疼痛、口干、乏力,测定血压为80/60mmHg(1mmHg=0.133kPa),脉搏细而快。

 

诊断为术后失血性休克。立即行急诊手术,去除VSD材料后见右手掌创面有较多血块,第2、3指间指掌侧总动脉远端破裂出血,给予缝扎血管、彻底止血、适当加压包扎,观察2d后行前臂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

 

术后2周创面愈合良好,患者出院。

 

讨论

 

VSD是治疗各种急性创伤、慢性创面最先进的技术之一,使创面治疗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该技术用于烧伤创面的治疗最早见于Morykwas等的研究。


国内裘华德教授于1994年率先引进VSD技术,并广泛应用于普通外科和骨科患者,效果较佳,后逐渐推广至急诊外科、创伤外科、妇产科以及烧伤外科等领域,但治疗过程中高负压下的引流是否可能引起创面出血,是许多外科同道提出过的问题。

 

通过对本例患者的诊治,笔者认为该患者在术后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根本原因是电烧伤后电流可能直接损伤部分血管壁,加上间生态组织的后续溶脱、术中对血管周围组织的清除以及未适时调整负压等多种原因加速血管破裂,造成较多出血。


提示对于局部广泛性软组织损伤以及电烧伤伴有可疑血管和神经损伤患者,谨慎使用VSD技术,以免创面大血管等破裂,导致发生严重并发症。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