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病例分析

2022.1.01

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reactive perforating col- lagenosis, RPC)是临床较少见的以变性胶原被排出体 外为特征的穿通性皮肤病,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 确。儿童期发病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有关。 成年发病常伴有高血压、 糖尿病及肾功能衰竭等一种 或多种系统性疾病, 称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acquired reactive perforating collagenosis, ARPC)。 现 将我科诊治的 1 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 型 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并发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报告如下,并就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6 岁。 因双上肢、躯干皮肤红色丘疹、溃 疡、结痂伴瘙痒 2 年余,于 2019 年 8 月 26 日于我院 就诊。 患者 2 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上肢出现红色丘疹, 自觉瘙痒,后皮损逐渐增大、增多。 1 年前于外院行组 织病理检查,诊断为“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予窄谱紫外线(NB-UVB)照射,口服阿米替林(25 mg,每日 1 次),外涂他扎罗汀凝胶及地奈德乳膏,治疗 1 个月后效 果不佳,自行停药。 既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 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 3 年余,空腹血糖最高达 21.9 mmol/L(正常值:3.9~6.1 mmol/L,以下同),3 年前行冠状 动脉支架植入术,长期口服氯吡格雷(25 mg,每日 3 次)、美托洛尔(47.5 mg,每日 1 次)、培哚普利(4 mg,每 日 1次)、瑞舒伐他汀(10 mg,每日 1 次)及格列美脲(1 mg,每日1 次)治疗,血糖及血脂控制尚可。 否认肝炎及 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慢性肾衰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 病患者。 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无异常。 皮肤科检查:双上 肢及躯干可见散在分布绿豆至黄豆大红色丘疹、溃 疡,部分丘疹中央可见脐凹,其内充满黄色、褐色角化 性物质,质硬,粘着牢固,周围绕以红晕,部分皮损相 互融合,Koebner 征阳性,以上肢伸侧为重(图 1A、B)。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常规正常。 空腹血糖 7.5 mmol/L,胆固醇 5.43 mmol/L(2.9~6.0 mmol/L),肝、肾 功能正常。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 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均阴性。取上肢伸侧丘疹组 织病理检查示:表皮缺损伴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 润及炎性坏死渗出,真皮浅层纤维增生伴黏液样变性 (部分纤维垂直表皮增生)(图 2)。 诊断: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2 型糖尿 病;高脂血症。 治疗:建议患者低糖低脂饮食,沙利度胺 50 mg, 口服,每日 2 次,复方甘草酸苷 50 mg,口服,每日 2 次,索咪新尿素乳膏外用,每日 2 次,治疗 15 d 后电话 回访患者,诉瘙痒较前明显减轻,部分皮损变平呈消 退趋势,溃疡面大部分愈合(图 1C),无新发皮损,目 前患者仍在随访中。

 

7777777777777777.PNG

2 讨 论

 

ARPC 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 常并发系统疾病被认为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本病常与糖尿病、高 血压、肾功能衰竭、血管炎、淋巴瘤、甲状腺疾病及肝病 等系统性疾病相关[1-2],由于发病率低,已报道病例较 少,尚不能得出与已存在的系统疾病间的确切关联。糖 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和缺氧引起的小血管供血不足 可能是加重因素, 高血糖会增加蛋白质和其他化合物 的糖基化,加重胶原坏死、变性[3]。 ARPC 患者因瘙痒后 抓挠形成的微小创口被认为是易感患者的主要诱因之 一,止痒治疗后临床症状可改善[4]。 本例患者临床表现 与组织病理均符合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可明确诊断。 患者目前血糖基本控制,服用氯吡格雷、美托洛尔、培 哚普利、瑞舒伐他汀、格列美脲等药物及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性心脏病、 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是否为发病诱因 尚不清楚。 本病典型临床表现起初为红色丘疹, 后发展为黄 豆大结节及溃疡,部分皮损中央逐渐出现脐凹,脐凹中 可见黄色、褐色角质栓,角质栓质地坚硬,不易抠除,溃 疡周围呈堤状隆起, 绕以红晕, 部分皮损相互融合。 Koebner 征可阳性。 皮损消退后可遗留瘢痕及色素沉 着。 皮损可累及全身,躯干及双下肢为好发部位。 典型 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局部缺损,中央杯状下陷,缺损内 含大量角质栓,角质栓由角化不全的碎片、变性的胶原 及炎性细胞组成,可见胶原纤维垂直表皮穿出,周围可 见炎细胞浸润,Masson 染色可见蓝绿色的胶原纤维穿 出表皮[5]。 临床上本病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①结节性痒疹, 临床表现为黄豆至蚕豆大质硬结节,表面粗糙角化,好 发于四肢伸侧,以小腿伸侧为著,组织病理以表皮棘层 增厚为主, 无胶原纤维穿出表皮; ②变应性皮肤血管 炎,表现为多形性皮损,为可触及的红斑、丘疹、风团、 水疱、脓疱、紫癜、坏死及溃疡等,常累及双下肢,伴剧 烈疼痛,组织病理表现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③湿疹, 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3 期,急性 期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粟粒大的丘疹、丘疱疹、水疱、糜 烂及渗出,亚急性期表现为糜烂、结痂及脱屑,慢性期 表现为皮损粗糙肥厚、苔藓样变,组织病理基本改变是 浅层血管周围炎,表皮棘细胞间海绵水肿;④结节性类 天疱疮,以瘙痒性丘疹、结节或斑块为特征,诊断主要 依靠直接免疫荧光,IgG 和/或 C3 线性沉积于基膜带, 并存在抗 BP 抗原的循环自身抗体[6]。 本病组织病理上需与其他穿通性疾病相鉴别:① Kyrle 病,皮损初为针尖大毛囊性角化丘疹,逐渐增大 为棕红色结节或斑块,皮损中央可见角栓,移除角栓留 有凹坑,组织病理特征为表皮下陷,内含嗜碱性角栓, 角栓由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细胞组成, 可贯穿表皮全 层到达真皮,角栓多在毛囊口或汗腺导管口发生;②穿 通性毛囊炎,皮损表现为毛囊角化性丘疹,中心见白色 角栓,栓内有卷曲的毛发。 组织病理特征为有高度扩 张的毛囊,内含角蛋白、嗜碱性坏死物质和炎性细胞, 有时角栓内可见蜷曲的毛发;③匐行性穿通性弹性纤 维病,常见于颈部两侧,排列为匐行状的角化性丘疹, 新皮损匐行性向外扩展,组织病理特征为部分表皮穿 通形成管道,内含大量角质及炎性细胞浸润,弹性纤 维染色可见真皮浅层增多、增粗的黑色弹性纤维[7]。 本病暂无特效治疗方法, 多数患者具有自限性, 但常反复发作。 基本策略为积极控制原发病,缓解瘙 痒,恰当联合系统用药、外用药及物理疗法[2,4]。 单一治 疗往往不如联合治疗有效。 系统治疗包括抗组胺药、 维 A 酸类药物、沙利度胺、别嘌呤醇及抗生素类药物 等。 局部治疗以外用糖皮质激素、维 A 酸软膏、抗生素 软膏及维生素 D3 衍生物等为主。 另外,光疗对其也有 一定的治疗效果。 本例患者 1 年前外院行组织病理检 查,已确诊为 ARPC,给予口服阿米替林联合外涂他扎 罗汀、地奈德及光疗,未见好转,后服用沙利度胺治疗 有效。 沙利度胺可能的作用[8-9]包括:①镇静作用:具有 镇静作用的哌啶环结构,可以缓解瘙痒,阻断瘙痒-搔 抓-瘙痒的恶性循环;②免疫调节作用:调节细胞因子 的激活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抑制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IL)-8 及 IL-12 等促炎因子的 分泌,可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 本次报道尚存在不足 之处,未单独应用沙利度胺治疗 ARPC,可能其他药物 也在治疗中起了重要作用,故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 临床研究并长期观察以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略。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