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涎腺乳腺样分泌性癌病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2

2022.1.01

1.5结果判读

 

免疫组化检测:CK7、乳腺球蛋白、DOG-1、α-SMA及Calponin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质/膜,S-100、SOX-10、GATA3、P63、Ki-67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核。所有病例均设阳性和阴性对照,由2位高年资病理医师采用双盲方法判定染色结果。

 

根据阳性细胞百分比分级:<5%细胞着色为阴性,5%~25%为弱阳性,>25%~75%为中等阳性,>75%为强阳性。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正常细胞为单个细胞核中分开的2个红色信号和2个绿色信号,ETV6-NTRK3基因融合的细胞为细胞核中1个红色信号、1个绿色信号、2个黄色信号。每张切片至少计数100个肿瘤细胞,如ETV6-NTRK3基因融合细胞数目≥30%,则判定存在ETV6-NTRK3基因融合,检测结果为阳性。

 

2.结果

 

2.1临床特点与随访结果

 

患者年龄33~66岁,中位年龄38岁,男女各2例。4例患者均因腮腺区无痛性肿块入院,其中左侧2例,右侧2例。分别行:左腮腺扩大切除及面神经解剖术、左腮腺浅叶切除术+面神经解剖术、右腮腺深叶肿物扩大切除术、右腮腺浅叶部分及肿瘤切除术。无一例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随访时间18~26个月,患者均生存良好,无复发。

 

2.2大体检查

 

4例病例均为单发性肿块,剖面呈灰黄灰红结节状,质地中,界限尚清楚。其中2例发生显著出血囊性变,囊内含淡黄色清亮或血性液体。周围腮腺内未触及其它结节。

 

2.3镜检

 

4例肿瘤组织均无纤维性包膜,呈浸润性生长方式,部分病例肿瘤边缘可见正常腮腺小导管包裹其中,但整体边界尚清楚(图1A)。粗细不等相对平静的间质纤维束将肿瘤细胞分割呈分叶状,细胞排列方式多样化:微囊状、囊性-乳头状、腺管样、甲状腺滤泡样及实性片状等,腔隙内见类甲状腺胶质样嗜酸性分泌物(图1B)。肿瘤细胞呈多边形、卵圆形、高柱状或扁平状,细胞膜清晰,灶性区可见梭形瘤细胞;胞浆特别丰富,嗜酸性、泡沫样或透亮,内含分泌空泡,核膜清晰,染色质细腻,可见中位小红核仁,偶见核沟(图1C)。其中2例以囊性-乳头状排列为主的肿瘤,靴钉样透亮细胞常见,类似乳腺泌乳样形态改变;乳头轴心或肿瘤间质内可见成团的泡沫细胞反应(图1D)。

 

另2例以微囊状、腺样或滤泡样、实性结构为主。所有病例肿瘤细胞胞浆内均缺乏嗜碱性酶原颗粒。4例肿瘤内核分裂像不易寻找,约0~2个/10HPF;均未见凝固性坏死及脉管、神经侵犯。个别病例肿瘤周围可见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包绕。

 

2.4免疫表型分析

 

4例肿瘤组织CK7、S-100、乳腺球蛋白均弥漫中等-强阳性(面积>90%),SOX-10和GATA3亦呈阳性。DOG-1、其它肌上皮标记P63、α-SMA、Calponin均阴性。3例肿瘤Ki-67增殖指数小于20%,1例达35%(图2)。

 

2.5FISH检测结果

 

其中3例肿瘤采用FISH检测,结果显示:EVT6-NTRK3基因发生融合(图3)。另1例组织为外院会诊病例,未能行FISH检测。

 

3.讨论

 

3.1临床特征

 

MASC发病年龄广泛,好发于成年人,平均约45岁,儿童和青少年少见,男性略多于女。腮腺是最常见的部位,其次是颌下腺,口腔内的小涎腺(软腭、颊部粘膜、舌部、唇等)亦有报道,其它一些罕见部位如皮肤、肺等亦有外文文献报道。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腮腺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少数病例可伴有疼痛。本组4例肿瘤均发生于腮腺,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中位年龄38岁,与文献报道的临床特征基本一致。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