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皮脂腺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毛母细胞瘤及血管瘤...

2022.2.05

皮脂腺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毛母细胞瘤及血管瘤病例分析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33 岁。因右侧头皮及面部暗红色无毛疣 状增生性斑块 33 年,于 2016 年 10 月 14 日来我院皮 肤科就诊。患者出生时即发现右侧头皮及面部一暗红 色斑块,表面无毛发生长,且随年龄逐渐增大,青春期 时皮损增大明显,隆起于体表,并有黑色斑丘疹生长, 未曾系统治疗,偶有痒感,搔抓后易破溃出血。否认家 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 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均正常。皮肤科检查:右颞 部、右上睑、右侧面颊部及腮部一暗红色斑丘疹,18 cm× 10 cm,颜色深浅不均;右眼外眦及上睑部皮损表面粗 糙;腮部可见 2 枚丘疹,表面呈刺状,边界清楚,略高于 皮肤表面(图 1A),质软,有油腻感。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 常;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HA)、快速血浆反应 素试验(RPR)及 HIV 抗体均阴性。 右侧面颊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增生呈乳头 瘤状,皮脂腺和大汗腺增生(图 2A、 B);大汗腺与表皮 相连,形成乳头状突起,间质中有较多浆细胞浸润(图 2C、 D);真皮内可见多个结节状肿瘤细胞团块,外周细 胞排列呈栅栏状,与正常组织间无收缩间隙,肿瘤细 胞核小,形态规则(图 2E);真皮浅层大量形状、大小 不一的血管腔,腔内充满红细胞(图 2F)。 诊断:皮脂腺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毛母细 胞瘤及血管瘤。 治疗:全麻下予右侧面部巨大皮脂腺痣扩大切除 术、面部局部皮瓣转移修补术及全厚皮片移植术。术 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随访皮损处可见瘢痕和少 许色素沉着(图 1B)。


1564408989749384.jpg

A:右颞部、右上睑、右侧面颊部及腮部一暗红色斑丘疹,颜色深浅不均;右眼外眦及上睑部皮损表面粗糙; 腮部可见 2 枚丘疹,表面呈刺状,边界清楚,略高于皮肤表面;B:术后病灶处遗留少许瘢痕及色素沉着 图 1 皮脂腺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毛母细胞瘤及血管瘤患者治疗前、后皮损


1564409012334616.jpg

A、 B:表皮增生呈乳头瘤状,皮脂腺和大汗腺增生(A: ×40; B: ×100);C、 D:大汗腺与表皮相连,形成乳头状突起,间质 中有较多浆细胞浸润(C: ×40; D: ×100);E:真皮内可见多个结节状肿瘤细胞团块,外周细胞排列呈栅栏状,与正常组 织间无收缩间隙,肿瘤细胞核小,形态规则(×100);F:真皮浅层大量形状、大小不一的血管腔,腔内充满红细胞(×100) 图 2 皮脂腺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毛母细胞瘤及血管瘤患者右侧面颊部皮损组织病理像(HE 染色)


2 讨 论


皮脂腺痣又称器官样痣,通常出生即有,为单个圆 形或卵圆形斑块,境界清楚,好发于头部及颈部;至青 春期,皮损明显增大,表面呈现蜡样光泽[1]。皮脂腺痣可 并发多种皮肤肿瘤,如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毛母细胞 瘤、毛鞘瘤、皮脂腺肿瘤及角化棘皮瘤等,其中以乳头 状汗管囊腺瘤和毛母细胞瘤最常见,其次是毛鞘瘤和 皮脂腺瘤[2-3]。毛母细胞瘤曾被误认为是基底细胞癌,而 使后者成为皮脂腺痣最常并发的恶性肿瘤,但近来有 研究证明皮脂腺痣仅偶见并发基底细胞癌[3-5]。皮脂腺 痣通常并发 1 种肿瘤,但也可同时并发≥2 种肿瘤。 Miller 等[6]报告 1 例皮脂腺痣并发 5 种肿瘤,包括皮脂 腺癌、基底细胞癌、毛发腺瘤、毛母细胞瘤和乳头状汗 管囊腺瘤,是迄今为止并发肿瘤种类最多的患者。目前 国内、外尚未见皮脂腺痣并发血管瘤的报道。 毛母细胞瘤为毛囊来源的肿瘤,在组织形态学上 与基底细胞癌非常相似,且均可以并发于皮脂腺痣。以 往常被误诊为基底细胞癌,因此必须将二者加以鉴别。 毛母细胞瘤生长常多发性,两边对称,通常不与表皮相 连,很少发生坏死及溃疡,收缩性裂隙位于瘤间质内, 常见角质囊肿,毛球和毛乳头,细胞分化好,无核分裂 象,炎性细胞浸润少见。而基底细胞癌的瘤体位于真皮 浅层,不对称,瘤体周围有明显的收缩间隙,间质内成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较多,常发生坏死及溃疡。 本病是良性肿瘤,但它好发于头部及面部,青春 期后生长迅速且易并发多种良、恶性肿瘤,严重影响 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本病于青春期前手术切除是一 种理想的治疗方法。本例为中年患者,皮脂腺痣巨大, 同时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毛母细胞瘤及血管瘤, 予手术切除后,头、面部局部行皮瓣转移修补术及全 厚皮片移植术。住院 20 d 后,创面肉芽生长良好,随访 3 个月后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略。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