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血液及骨髓培养分离马耳他布鲁氏菌病例分析

2022.2.25


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布鲁氏菌病为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人畜共患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细菌培养时间长、检出率低,给该疾病的诊疗带来一定困难,极易延误诊疗。本院收治不明原因发热患者1名,分别经血液、骨髓培养分离出马尔他布鲁氏菌,确诊为布鲁氏菌病,本文对此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病历资料

   

患者女性,3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38.8℃,同时伴有头痛、头晕,镇卫生院以“感冒”治疗两周无效,体温控制不理想,仍有间断性下午畏寒、发热,体温最高39.3℃ ,持续3~4 h左右,至次日晨起恢复正常。随后至县中医院门诊给予5剂中药汤剂治疗,体温仍控制不理想,遂以“不明原因发热”来本院就诊治疗。否认既往草原居住史,但有牛、羊接触史。


结果


实验室检查:血细胞计数无明显异常,ESR:90 mm/h,ALT:82 U/L,AST:87 U/L,GGT: 114 U/L,ALP:162U/L,ADA:40 U/L,LDH:389 U/L,α-HBDH:296 U/L,GRP:27.6 mg/L,铁蛋白:562 ng/mL。虎红平板试验:阳性。同时采集患者血液和骨髓进行培养,培养70 h,需氧培养瓶、厌氧培养瓶均阳性报警,移种血平板和中国蓝平板35℃、5% CO2培养箱培养,同时涂片染色,镜检并未发现细菌,查看生长曲线无几何升高。24 h后血平板和中国蓝均无明显菌落生长,继续孵育至48 h可见无溶血、圆形、光滑、极为细小菌落,涂片革兰染色为革兰阴性着色弱的微小球杆菌,氧化酶(+),触酶(+),VITEK 2 Compact革兰阴性鉴定卡上机鉴定,血液培养、骨髓培养分离菌得出结果均为马耳他布鲁氏菌,鉴定过程分别经过18.25 h 和8 h,生物编码为0000001300001000、00000013000012000,鉴定率分别为99%和95% ,随即报告临床,结合血清凝集实验结果给予“头孢曲松钠联合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喷丁”治疗,用药2 d后,体温控制正常,1周后停用“头孢曲松钠”,继续“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喷丁”治疗6周后停药,随访6月,患者未再出现发热及周身不适,达临床治愈。


讨论


布鲁氏菌是胞内寄生病原菌,布鲁氏菌侵入人体后,即被吞噬细胞吞噬,随淋巴液到达局部淋巴结,当病菌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冲破淋巴结屏障进入血液循环,出现菌血症、毒血症,且在肝、脾、骨髓等网状内皮系统中形成新的感染灶,其中的病原菌又可多次进入血液循环而导致复发,呈现波状热型。由于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关节疼痛、全身乏力,易与上呼吸道感染、结核菌感染、风湿病、骨髓瘤、伤寒等疾病混淆,容易造成误诊。临床医师对长期发热伴呼吸、神经、血液系统疾病症状的患者,若常规治疗无效,应详细追问病史,并积极行布鲁氏菌血清学检测及血液、骨髓、体液培养,如分离到布鲁氏菌可确诊为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在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布鲁氏菌有较高的感染率,由于乳品生产行业近年发展势头迅猛,牲畜交易场所检疫制度尚未完善,诱导布鲁氏菌病传染源程度不等的输入,增加了畜间感染率,进而对人类构成侵犯;畜牧企业缺乏建全管理制度,消毒畜舍产房的措施未加强落实,未无害化处理牲畜粪便等;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投入力度较弱,未加强职业人群中的个人防护;非职业引发的患者因未注意饮食,有较差的自我保护意识,进而诱导布氏菌感染。布鲁氏菌对人有极强致病力,常导致实验室获得性感染,被认为是潜在的生物恐怖病原菌。因此,在与此相关的实验室工作,要提高生物安全防护级别,所有标本处理应在生物安全2级以上实验室中处理,并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对本文所述病例,在培养过程中发现报警阳性但增菌液涂片却未发现细菌,培养生长曲线也与其他血培养阳性生长曲线有所不同。有研究表明当血液病患者白细胞较高时,可能因培养产生大量CO2导致假阳性报警,而该例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故认为假阳性的可能不高,遂及时联系临床医师,并结合血清凝集试验结果,在移种平板24 h后未发现菌落生长时,延长移种平板的孵育时间才发现有细小菌落生长,最终分离出致病菌,鉴定为马耳他布鲁氏菌。所以对于阳性报警,应高度重视,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了解患者病情,调整检验诊断的思路,防止漏诊、误诊,延误患者治疗。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