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Schnitzler综合征病例分析(一)

2022.3.04

病例介绍


患者男,59岁,全身反复出现红斑和风团6年,伴不规则发热(最高体温 < 39 ℃)和关节痛2个月。皮损24 h内可消退,消退后无色素沉着,伴有轻度瘙痒。2年前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后皮疹逐渐加重,并伴有四肢肌肉酸痛,髋关节及膝关节酸痛。近2年体重降低5 kg。

1646400227687624.jpg

1646400227124629.jpg

体检:贫血面容,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无肿大。全身可见泛发的红斑和风团,约累及体表面积的50%。


1646400227334024.jpg

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多数中性粒细胞浸润,未见明显血管病变。双髋关节及膝关节X线摄片未见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3.97 × 109/L,血红蛋白96 g/L;红细胞沉降率136 mm/1 h,C反应蛋白75 mg/L;血清总IgE(1 596 kU/L)、IgG(20.4 g/L)、IgM(6 310 mg/L)升高。


1646400227413163.jpg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gM为κ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骨髓检查:骨髓增生活跃。NLRP3基因的10对外显子测序分析发现,c.663:C > T:p.T221、c.732:G > A:p.A244A和c.786:A > G:p.R262R位点突变,但无相应氨基酸改变。


1972年法国皮肤科医生Liliane Schnitzler首次报导Schnitzler综合征。至今已有200多例Schnitzler综合征被相继报道,而国内仅报道3例。Schnitzler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是荨麻疹样皮疹,同时伴有骨和/或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和发热。该病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相关,特别是IgM型,也有IgG型(变异型Schnitzler 综合征)。什么情况应该怀疑Schnitzler 综合征?怎样建立Schnitzler 综合征的诊断?Schnitzler 综合征的患者应该怎样治疗及随访?


诊断

Schnitzler综合征


一、Schnitzler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 皮疹:所有患者反复出现荨麻疹样皮疹,大多数在躯干和四肢。呈玫瑰色或红色斑疹,或轻微隆起的丘疹或斑块,可伴轻度瘙痒。持续时间不超过24 h,发生的频率可变。压力和运动会加重皮疹。有时可以看到血管收缩痕迹和皮肤划痕症。血管性水肿不常见。皮肤活检应当取材于新发皮损,Strasbourg诊断标准将真皮中性粒细胞浸润作为一项次要诊断标准。最典型的皮肤表现是嗜中性荨麻疹性皮肤病,因血管周围和间质中性粒细胞浸润而命名,但没有血管炎和真皮水肿。轻度中性粒细胞浸润,尤其是汗腺周围提示本病。另一项组织病理发现是血管炎,20%的病例都有报道,由于重新评估发现并无血管壁的纤维坏死,所以血管炎的病理可能被过于重视。非常轻微的组织病理改变也被报道,如血管周围轻度单核细胞浸润。


2. 骨痛:骨骼检查对于诊断该病非常重要,因为骨痛不仅是重要的临床表现,也是诊断标准之一。临床上应该在没有出现骨和/或关节痛时就应当进行骨骼检查。一些患者因骨骼受累而确诊此病。最常受累的是髂骨、胫骨和股骨,也有其他骨骼受累的报道,如中轴骨和外周骨。影像检查无特异性,在其他疾病中也可出现,尤其是浸润性疾病(例如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或非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或发育不良性疾病(如骨质增生病或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X线片通常表现为硬化性改变,但溶骨性改变也有报道。骨扫描显像作为检查之一,可以观察骨破坏的情况,表现为局部放射性示踪剂浓度增加。也可以进行MRI检查。Terpos等建议,VEGF水平、骨形成标志物-骨钙素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可能有助于鉴别诊断。骨显像的高锝摄取率提示了成骨细胞功能增强。这已通过增加的bALP和骨钙素证实,两者都由成骨细胞产生。另一方面,骨吸收标志物(sRANKL和CTX I型胶原交联肽)并未增加。IL-1和IL-6刺激了成骨细胞的功能,但IL-1β的增多如何导致骨形成的增加尚未明确。由于血管生成可以促进成骨,未治疗的患者VEGF水平较高,成功治疗后的患者VEGF水平显著下降。上述这些原因提示VEGF或许参与了Schnitzler 综合征的骨形成。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