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同卵双生姐妹同患小棘状毛壅病病例分析

2022.1.09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26 岁。 因胸、背部毛囊性黑色丘疹 5 年, 于 2016 年 4 月 11 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 学中心皮肤损伤修复研究所就诊。 患者 5 年前无明显 诱因胸部毛孔部位出现针帽大黑色丘疹,触之粗糙,偶 有瘙痒,患者自以为是黑头粉刺,但毛囊中无粉刺样内 容物溢出,未予诊治,随后类似皮损逐渐增多,陆续波 及背部和腹部。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毛周角化病,予外 用 0.1%维 A 酸治疗,疗效不明显。患者既往体健,否认 食物和药物过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患者的同卵双生 姐姐有类似病史,但其姐姐的症状较轻微,家族中其他 成员无类似疾病。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各系统检查均正常。 皮肤 科检查:背部、腋前区、胸部及腹部可见毛囊性黑色小 丘疹,触之稍有粗糙感,呈弥漫和对称性分布(图 1A); 双侧大腿及双上臂伸侧未见类似肤色或黑色丘疹。 背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围绕毛囊开口的表 皮呈乳头瘤样增生(图 1B)。 皮肤镜检查:毛囊口扩张,每个毛囊角栓中含有 一簇细小毳毛(图 2A)。 显微镜检查:毛囊角栓中可见 4 根毳毛毛干(图 2B)。 诊断:小棘状毛壅病(TS)。

 1610163166361278.png

2 讨 论

 

TS 又称为毳毛黑头粉刺,因毛囊口角化过度,导致 毛囊角栓形成,多个休止期毳毛残留于毛囊内。Alshami[1] 报告 286 例 TS 患者中,80.8%患者有阳性家族史,提示 本病具有遗传易感性。 本病可因外界因素诱发,包括灰 尘、油脂、热、紫外线和工业刺激物的接触等[2]。微生物感 染、糠秕孢子菌和痤疮丙酸杆菌可能参与本病的发生[3]。 亦有学者认为由于毛囊漏斗部角化过度导致毛囊口部 分闭塞,阻止了休止期细小毳毛的正常脱落[4]。 本病皮损组织病理表现可见毛囊口扩张,伴毛囊 上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 本病多见于成人,灰黑色毛 囊性丘疹多发生于鼻部、肩部及背部,但也有发生于 头皮、腋窝及双下眼睑等少见部位的报道[4-6]。临床上需要与毛周角化病相鉴别, 后者好发于上臂的后 外侧、大腿伸侧和臀部,皮损表现为肤色或暗红色毛囊 性丘疹,故可鉴别。皮肤镜和毛囊角栓的显微镜检查可 对 TS 进行快速和无创的诊断[7]。 TS 并不少见,由于其无明显自觉症状而常被忽略,故 文献报道及相关研究并不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本病 因影响美容,逐渐引起临床的重视。本例为同卵双胞胎患 者,进一步说明了本病发病的遗传易感性,但姐妹俩临床 皮损表现轻重又有差异,提示外界因素对疾病的发生有一 定的影响。 外用或口服维 A 酸类药物治疗本病可取得短 期疗效。 Chavan 等[8]采用 800 nm 半导体激光对 50 例印 度裔 TS 患者进行 2 次治疗,45 例患者病灶完全清除,随 访2 年均未复发。 Badawi 等[9]对 20 例 TS 患者进行单次短 脉宽755nm 翠绿宝石激光治疗, 所有患者治疗后皮损即刻 消失,随访 3 个月未复发。 本例患者予 755nm 翠绿宝石激 光治疗1 次,皮损即刻消退,目前电话随访 6 个月,未复发。

 

参考文献略。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