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自体骨髓移植术后患乳腺癌病例...

2022.3.12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自体骨髓移植术后患乳腺癌病例分析


急性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后患乳腺癌临床少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病情简介:

患者,女性,59岁,因发现右乳肿块3周于本院整形外科门诊行“右乳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右乳浸润性乳腺癌。遂入本院乳腺外科治疗。

 

患者l8年前患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型)在北京宣武医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曾用柔红霉素化疗(其他用药不详),获得完全缓解。

 

术后结果:

患者入科后完善相关检查无手术禁忌,于2013年11月18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第10天复查外周血象:白细胞:4.26x10/L,红细胞:3.77X10/L,血红蛋白:103g/L,中性粒细胞:2.37X10/L,血小板:130X10/L。

 

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右乳浸润性导管癌,大小约37.5pxx37.5pxx30px,腋窝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23),ER(+++),PR(-),HER-2(++),Ki67<10%;肿瘤分期pT1N0M0,I期。

 

患者及家属拒绝化疗及靶向治疗,接受口服来曲唑内分泌治疗。2013年11月26日接受口服来曲唑2.5mg,每日一次,内分泌治疗。术后第4、9、20个月分别于乳腺外科门诊复查(乳腺及淋巴结引流区域彩色超声,胸部CT,腹部彩色超声检查)未见肿瘤复发、转移征象。

 

提问:该患者为何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18年后患乳腺癌?

 

 

 

因该患者为异时性MPMN。

 

讨论

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primarymalignantneoplasm,MPMN)亦称重复癌,是指同一器官、成对器官组织、同一系统不同部位以及不同系统的器官组织中同时或先后发生2个或2个以上各自独立的原发肿瘤。发生间隔时间小于6个月者称为同时性MPMN,在6个月以上者称为异时性MPMN。

 

国外文献报道,MPMN发病率为0.734%一11.7%,国内文献报道为0.52%一2.45%L3J。MPMN好发于女性生殖系统(包括乳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等。MPMN发病原因与宿主的易感性、相同病因的持续作用、放射性致癌因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化学药物应用、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等有关。

 

一般认为,MPMN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较癌症复发转移好,再次治愈的概率较大。预后与病变部位、分期及治疗方法等因素相关;争取每个部位原发癌的根治性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既往文献报道,MPMN多遵循单原发癌治疗原则,分别选择治疗方案:

 

①同时性MPMN,如情况允许可同时手术治疗;否则,可先治疗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如治疗效果好则进一步治疗另一肿瘤。

 

②异时性MPMN遵循先发病先治疗的原则,以根治性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辅助系统性化疗、放射治疗等。

 

本例患者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pT1N0M0,I期,分子分型为luminal型;复发转移风险分级为中危。但患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骨髓储备及增殖能力差,化疗风险较高。需进一步查骨髓常规及流式细胞学以评估白血病是否复发,并评估骨髓储备能力。

 

亦有文献报道,口服波尼松龙40mg或肌肉注射30mg,检测用药后5h或6h外周血的白细胞数值,此数值减去用药前的白细胞数值,即得骨髓粒细胞储备机能的白细胞净增数。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型)自体骨髓移植术后患乳腺癌化疗方案选择依照乳腺癌化疗原则,还是兼顾乳腺癌和白血病?该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

 

本例患者如选择化疗,应警惕白血病治疗缓解后的药源性白血病。治疗相关性白血病是恶性肿瘤化疗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分为烷化剂/放射治疗相关和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相关两个主要类型。

 

而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中环磷酰胺为烷化剂,多柔比星、表柔比星、吡柔比星为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本例患者目前仍口服来曲唑片2.5mg,每日一次内分泌治疗,仍在随访中。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