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病例分析

2022.1.12

病例男,59岁,腰痛半月伴二便障碍1d。临床检查:神志清楚,活动自如。双上下肢肌力均为V级。颈强阴性,Babinski征阴性。既往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36×109L-1,粒细胞7.99×109L-1,单核细胞1.00×109L-1,嗜酸性粒细胞0.14×109L-1。MRI平扫+增强扫描见T11以下椎管硬膜囊内大范围多发大小不等的囊性长T2信号影,较大者长近4.5 cm,信号与脑脊液相似,囊壁菲薄,不易辨认;较小者聚堆充填在较大病灶之间的缝隙处,囊壁稍厚,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脊髓圆锥及马尾神经受压,走行僵硬,马尾神经分辨困难,脊髓无水肿信号(图1~5)。

 1604815086235549.png

1604815105626834.png

图1,2T1WI、T2WI,T12~S1水平硬膜囊内多发大小不等囊肿,脊髓圆锥及马尾神经受压。图3脂肪抑制T1WI增强扫描,大囊肿头尾相连处可见强化,状似分隔,小囊肿囊壁环形强化。图4横断面T2WI,L5水平椎管内多发囊肿,信号高低不同。图5脂肪抑制T1WI增强扫描,囊肿壁环形强化,马尾神经分辨困难。

 

术前诊断:T11~S1椎体水平椎管内多发囊性占位病变,囊虫病?手术过程:全麻下打开L2至S1的棘突及椎板,见硬膜下白色囊性病变与神经根紧密黏连,质韧,血供一般,切开囊壁,见囊内数枚乳白色半透明囊性肿物,彻底清除共约20枚。术中诊断:符合寄生虫。探查L2水平蛛网膜下腔,神经根腹部可见直径10mm囊性肿物,取出并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野上方,流出4枚囊性肿物,直径约10mm。术后病理(图6):符合囊虫病。

 1604815127804990.png

图6病理:镜下见虫体(HE)。

 

讨论

 

囊虫病主要发生于颅内,而椎管内囊虫病(Spinal neurocysticercosis,SNCC)极为少见,有学者认为大多数囊尾蚴由于其大小限制不易通过颈椎管进入蛛网膜下腔,且与颈椎管脑脊液逆流阻碍了囊尾蚴进入椎管内有关,也有学者认为脊柱血流量远少于脑血流量也是其原因之一。本病例累及多个椎管节段,患者自述脑部未见任何不适,未行头部检查,术后随访半年自述同前,考虑为单发SNCC。SNCC可分为蛛网膜下腔型、硬膜下腔型及脊髓型3种,蛛网膜下腔型最多见,Alsina等认为可占NSCC的80%。本病例属于硬膜下及蛛网膜下混合型。

 

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囊虫与脊髓和神经根的关系、囊虫所处的生活期以及机体的免疫状态。活体囊虫可直接压迫脊髓使之缺血肿胀甚至坏死,囊尾蚴死后可引起周围脊髓局部组织肿胀变性。颈胸段NSCC临床上可出现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而腰骶段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本例病变主要位于腰椎管内,压迫神经根引起腰痛,压迫马尾神经造成大小便功能障碍。MRI为诊断NSCC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囊虫所在脊椎平面、数目、大小、分布及脊髓和马尾神经受压情况,有利于手术计划的制定,但对囊虫在硬膜下腔及蛛网膜下腔的准确定位有一定的局限。

 

囊虫MRI表现分为3期:①生存期:囊虫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囊状长T1、长T2信号影,有的囊内可见逗点状实性头节影,增强扫描有强化效应,病变周围软组织无水肿。②退行性变期:头节消失,虫体肿大变性,周围可见炎性水肿。③钙化期:囊虫死后机化、钙化,MRI表现为T1WI等或低信号、T2WI低信号。3期表现可同时存在。本例影像学表现符合生存期。

 

SNCC的典型MRI表现:椎管内多发大小不一的囊性长T1长T2信号,范围多较广,增强扫描囊壁呈环形强化。特别是囊虫头节可呈点状强化形成“靶征”,为诊断SNCC特征性的表现。SNCC在影像学表现上需与下列疾病鉴别。①蛛网膜囊肿:可发生于胸段或腰段椎管内,形态规则,边缘光滑,囊壁菲薄不强化。②表皮样囊肿:好发于腰骶部,可为椭圆形长T2信号,也可因含胆固醇结晶而呈短T1信号。③肠源性囊肿:属前肠胚胎残余所致的先天发育性囊肿,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多发生于胸段脊髓的腹侧。在MRI上呈规则光滑囊肿影,与脑脊液信号相近,增强扫描无强化效应。④神经鞘瘤囊变:多位于硬膜下脊髓的腹外侧方,境界清楚,边缘光整,常出现囊性变,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多数囊壁较厚。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