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颈腰椎椎管内痛风石病例分析

2022.1.09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引起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全身骨、关节、软组织而引起的慢性系统性疾病。痛风也可累及脊柱相关组织并造成髓性、根性神经症状甚至截瘫等。脊柱痛风发生率低,临床上较为罕见,其表现多样,无影像学特异性,所以在临床上缺乏有效的诊治标准。本文报告1例颈椎和胸椎椎管内痛风石。

 

临床资料


患者,男,48岁,因反复颈肩痛伴双上肢麻木2年余,加重1个月余入本院治疗。患者既往痛风性关节炎并全身多发痛风石病史6年,期间行高嘌呤饮食控制,未规律服用抗痛风药物,入院前多次在本院风湿免疫科保守治疗均未见缓解。入院查体见全身多关节痛风石结节。左下肢跛行,颈腰椎生理曲度变直,C2~4和L3~5棘间及双侧棘旁压痛阳性,C3/4和L4/5稍明显,腰椎活动不同程度受限。尿酸水平异常。颈腰椎CT平扫和三维重建显示:①C2/3椎间盘突出、C3/4椎间盘明显向后突出并部分脱出伴继发椎管狭窄,C3/4层面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钙化;②L1~5椎体上缘及L5下缘多处许莫氏结节形成;L3/4、L4/5椎间盘偏右型变性突出(图1a~1e)。


图1.png


手术方法


全麻下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术中见关节突周围、椎管内黄韧带表面大量黄白色石灰状沉积物,予以切除(图1f)。1周后行经腰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切除沉积物(图1g)。术后金属内固定器在位,椎体固定良好;L3/4、L4/5椎间隙见植入骨及棒状高密度影留置(图1h、1i)。术后患者可下地活动,肌力恢复至4级,颈腰痛症状消失。术后给予低嘌呤饮食、抗痛风及预防感染治疗。3个月后患者自行下床行功能锻炼,恢复良好。


讨论


迄今脊柱痛风国内外报道约130余例,可牵涉不同脊椎节段,多数病例为脊柱单处痛风石,累及两处或以上不同部位脊椎的病例报道很少。以背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占68.5%,65.4%的患者出现神经障碍。脊柱痛风石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痛风石的形成与脊柱骨质破坏和退变有关,脊柱损伤会成为尿酸盐沉积的先决条件。本例患者既往有痛风性关节炎并全身多发痛风石病史6年,尿酸水平未能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且患者从事服务工作多年,频繁弯腰低头使颈腰椎承受持续压力,椎体退变加速,尿酸结晶易沉积。


目前,MRI和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脊柱痛风石的诊断中特异性较低,且易与其他脊椎炎症、脓肿、占位病变等混淆,所以组织病理学检测仍然是诊断脊柱痛风石的金标准。应提高临床医生对于脊柱痛风的诊断意识,尤其对有痛风史、脊柱压迫和损伤的患者。此外,痛风患者服用降尿酸药物的剂量和长期依存性较低,疗效不理想。对于有神经症状的患者,大多数采取手术治疗,目的在于脊柱减压,恢复椎管容积,重建脊柱稳定性,手术效果良好。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