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单发胸椎结核误诊为椎体肿瘤病例分析

2022.2.10

患者女,56岁。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坠胀痛,未进行诊治,双下肢不能行走1月余,5天前突发双下肢肌力减弱,行走不能,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6.2℃,脉搏:91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7/75mmHg。神志清楚,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未闻及血管杂音。双下肢肌力2~3级,T10平面以下感觉减退,四肢,关节未见异常,活动受限,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减退。神经系统检测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影像学检查:CT检查可见:脊柱生理曲度存在,T8椎体骨质密度不均匀,可见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增厚,密度增高,T8-9椎间隙变窄(图1)。MRI检查可见:T8椎体形态不规则,信号不均匀,呈长T1混杂长T2信号影,向椎管内突出,临近脊髓受压,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病变累积双侧椎弓根,T8-9椎间隙轻度变窄(图2)。

 

15532132968502.png

图1 图1A T8椎体骨质密度不均匀,可见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增厚,密度略增高。图1B脊柱生理曲度存在,T8椎体骨质改变,T8-9椎间隙变窄(箭头)

 

1553213312605.png

图2 图2A,2B T1WI,T2WI成像,T8椎体形态不规则,信号不均匀,呈长T1混杂长T2信号影,向椎管内突出,临近脊髓受压(箭头)。图2C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

 

手术记录:病人全麻成功后,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单,以胸8棘突为中心,取胸背部正中纵行约10 cm切口,切开皮肤皮下,骨膜下剥离,显露胸8,9棘突,经胸8右侧椎弓根减压,切除部分椎板,黄韧带,见椎管内软性组织压迫硬膜,取出压迫硬膜的软性组织,送术中冰冻病理(图3)。

15532133438440.png

 图3 病理检查(病灶活检确诊为椎体结核)

 

讨论:

 

单发椎体结核属脊柱结核的一种,较罕见,发病率仅为脊柱结核1.6%左右,发病时间短,腰椎发病率最高,好累计椎间盘,病变好发于椎体前中部,因为前中部椎体终板血供丰富,结核菌易在此处停留繁殖,MRI检查表现为病变长T1,长T2或混杂T2信号影,增强明显强化,椎体终板常被破坏而导致椎体形变甚至骨折出现畸形。鉴别诊断:椎体转移瘤:椎体转移瘤是骨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图4),可分为溶骨型,成骨型及混合型。

15532133669114.png

 图4 转移瘤MRI检查。图4A T1WI。图4B T2WI。图4C增强扫描

 

其中溶骨型较易与椎体结核相混淆。其影像学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或混杂信号,累计椎间盘少见,常伴附件骨质破坏,累积椎体可多发,呈跳跃性分布,病变常分布于椎体中后部。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属于风湿病范畴,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一种,属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可累及脊椎多个部位。CT检查可见骶髂关节关节面硬化、边缘毛糙,骨质破坏呈虫蚀状。在MRI图像上,会呈现略长T1、长T2信号,椎体周围组织增厚,可见滑膜炎症,增强扫描时可见明显强化。

 

该病例中患者年龄大,起病急,未见低热等症状,C-反应蛋白等指标正常,并且CT及MRI显示病变边界不清,病变位于椎体偏中后部,侵犯椎体附件椎弓根,这也是容易误诊的主要原因,椎体可见骨质破坏,椎体曲度未见明显后凸畸形,椎体旁无明显脓肿,病变向后向椎管内部膨出压迫脊髓,累积周围软组织范围较小。因此较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转移瘤所导致的椎体病理性骨折,但是椎体旁软组织边缘光滑,呈梭形,且椎间隙变窄受累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鉴别。

 

回顾该病例,需要吸取以下几点经验及教训:脊柱椎体结核和椎体转移瘤的MRI信号特点较为相似,均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或者混杂高信号,因此二者的鉴别需要借助临床表现等其他特征,椎体结核常累及椎间盘,病变好发于椎体前部,可出现低热等症状,在疾病活动期C-反应蛋白及血沉速度会明显升高。而转移瘤不好累积椎间盘且病变常分布在椎体中后部,并且椎体转移瘤具有累积椎体附件的特征,这是鉴别二者较为重要的依据,椎体结核和椎体转移瘤周围软组织形态也有所差异,椎体结核周围软组织受累范围面积广,且呈梭形,而转移瘤周围软组织受累面积小。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