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椎管内麻醉致气颅病例分析

2022.1.06

 

1.病例介绍

 

患者,女,21岁,身高145cm,体重65kg,因“停经38+6周,不规则腹痛、阴道流水90min”急诊入院。诊断:(1)胎膜早破;(2)孕1产0孕38+6周,左枕前位,单活胎;(3)骨盆出口狭窄;(4)妊娠期糖尿病。

 

产妇要求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前凝血功能、血常规、心电图未见异常,血糖6.3mmol/L;既往史无特殊,麻醉分级Ⅱ(E)级。患者入室时神志清,因宫缩痛躁动欠配合,行心电监护:心率85次/min、血压115/80mmHg、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ulse oxygen,SpO2)99%、呼吸20次/min。

 

建立静脉通路,滴林格氏液500ml。产妇左侧卧位,体位摆放欠配合,先后于L2-3、L3-4棘突间隙正路行椎管内穿刺操作,3次均未成功引流到脑脊液,最后于L3-4硬膜外腔置入硬膜外导管,改行硬膜外麻醉。操作完成取平卧位,回抽无血液、脑脊液后,予2%利多卡因3ml试验剂量推注,观察5min后无异常,再每隔5min予0.75%罗哌卡因5ml共2次。

 

测麻醉平面达T10水平,产妇诉下肢有发热及麻木感,疼痛较入室时明显减轻。考虑存在胎儿宫内窘迫,即开始手术。切皮时产妇无诉疼痛,进入腹腔后有牵拉痛,约10min取出一轻度窒息男婴。1minApgar评分6分,予吸痰清理呼吸道、面罩供氧等对症处理后,5min、10minApgar评分10分。同时,观察产妇时发现呼之不应,对一般刺激无反应,复测血压108/70mmHg、心率80次/min、SpO2 96%、呼吸20次/min、窦性心律。

 

立即呼叫麻醉科主任到场处理,并予高流量面罩给氧,测末梢血糖6.7mmol/L,观察双侧瞳孔稍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但不太灵敏,予指压眶上神经刺激及拍肩呼唤均无明显反应,无全身抽搐、呼吸道梗阻,硬膜外导管回抽未见有脑脊液和血液。严密观察病情,持续5min左右患者清醒并发出声音,仍稍显烦躁,诉手术部位疼痛,无诉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口角歪斜等症状。

 

术后即送CT检查:双侧额部、纵裂池、鞍上池可见带状、结节状气体;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脑实质未见明显局灶性密度异常。脑室系统无明显扩张,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未见异常。结论:(1)气颅;(2)脑实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即返病房予吸氧、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麻醉后访视患者神清,生命体征、瞳孔情况正常,四肢肌力恢复正常,除了术口疼痛,无其他不适,于第7天出院。

 

2.讨论

 

2.1气颅的诊断

 

气颅在笔者多年麻醉工作中罕见发生。椎管内麻醉操作导致气颅发生的病例很少见,操作导致相关“积气”并发症和教训,文献报道也不多。气颅视颅内积气量而症状不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术中突然诱发头痛、恶心、呕吐或伴有呼吸抑制,甚至意识障碍、抽搐。本病例无典型颅内高压症状,单凭临床表现很难与气颅相联系。常见考虑为全脊麻、局麻药中毒等。本例急查了头颅CT,才发现存在气颅。因此,值得反思和警醒的是,临床中因椎管内麻醉操作发生气颅而出现类似不算严重、不典型的实际病例数可能更多,只是对症处理好转后没有常规去做头颅CT检查,所以文献报道也少,需引起注意。

 

2.2气颅发生的原因

 

颅脑是个封闭性腔隙,通常打破其生理屏障才会导致气颅的发生。椎管内麻醉是有创性操作,穿刺不当会把外界的空气带入蛛网膜下腔进而入颅腔。本病例发生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在患者不太配合的情况下,反复穿刺负压试验和多次引流脑脊液不成功的过程中,致使气体从针管中分次少量进入蛛网膜下腔。

 

2.3气颅发生的预防

 

须做好以下几点:(1)椎管内穿刺负压试验时,应用空气试验方法时尽量减少空气的注入,杜绝气颅的人为因素,建议采用玻璃管液体试验方法。(2)穿刺体位摆放尽量取得患者配合,忌随意性,应规范操作,这有利于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患者舒适感,避免因体动穿破,导致正负压差使外界空气进入。(3)当患者配合欠佳或穿刺困难时,忌反复穿刺和粗暴操作,不强求引流到脑脊液做腰硬联合麻醉。宜从简行硬膜外麻醉,或请求其他同事来操作。

 

2.4气颅的处理

 

(1)怀疑气颅时,首先是保证呼吸通畅,予面罩吸氧,避免因抽搐引发二次损伤。(2)手术结束第一时间应进行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避免漏诊误诊。(3)治疗上视颅内积气量,予去枕平卧、吸氧、利尿降颅压、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予高压氧疗。(4)另外,在处置流程上,在出现如本病例这种看似“一过性”不典型气颅症状时,要一边及时处理一边请示汇报,不宜瞒报和选择性上报。把不良事件控制在萌芽阶段,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害,也对提高医务人员的麻醉安全意识起到警示作用。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