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在高血压颈动脉病变中价值

2018.8.27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选择2007――2010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高血压病人88例,其中男51例,女37例,年龄41―79岁,平均58.3岁,健康对照组69例,男42例,女27例,年龄39―76岁,平均56.1岁,排除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1.2仪器与方法:采用日本东芝 TOSHIB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0MHZ。受检者仰卧位,采用灰阶显像方式,沿血管走行先以横切面再以纵切面依次检查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观察血管走行、管腔结构、内中膜(IMT)厚度、有无斑块及狭窄程度;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动脉的血流充盈状态;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1.3 诊断标准:①颈动脉IMT厚度>1.0mm为IMT增厚,局限性IMT厚度>1.5mm,认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②颈动脉狭窄诊断标准:目前国际采用的标准是2003美国放射年会超声会议公布的标准。 狭窄程度分级:⑴ 管腔狭窄<50%,收缩期峰值流速<125cms;⑵ 管腔狭窄 50%――69%,收缩期峰值流速>125cms,<230cms;⑶ 管腔狭窄70%――99%,收缩期峰值流速>230cms;⑷ 闭塞:无血流信号。③统计学分析 


  各数据以(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健康对照组颈动脉管壁呈典型的双线,内膜光滑,IMT<1.0mm,而高血压组颈动脉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管腔明显增宽,血流明显降低见表1;表2中提示高血压组颈动脉发生病变的几率增高p<0.05,88例高血压患者组检出IMT增厚59例(67 %),不同性质斑块61例(69%),其中非稳定性斑块 24例(39%),稳定性斑块37例(60%),合并不同程度狭窄9例(14%),颈动脉未见异常的8例(0.9%);而69例对照组颈动脉IMT增厚14例(20%),不同性质斑块21例(30%),颈动脉未见异常35例(50%)。表1两组颈动脉检测情况比较( ±s ) 
   
  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率及斑块发生率比较3.讨论 高血压病的发生与颈动脉病变密切相关。长期的高血压作用使颈动脉IMT损伤,可以引起一系列病变,5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人颈动脉IMT均存在不同程度增厚,颈动脉IMT增厚是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的标志,而颈动脉狭窄大多数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1〕。大部分脑血管疾病不是脑血管本身,70%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颈动脉狭窄或斑块脱落占60%以上,我国每年脑血管疾病发病率100―300万,死亡率50-100/10万,致残率70%,但80%以上无先兆,易被忽视,多普勒超声探查颈动脉可作为预测疾病的独立因素〔2〕,可以清晰显示颈动脉二维图像的横轴和纵轴,能准确测量颈动脉IMT厚度,观察有无斑块,斑块的位置、大小并能根据斑块性质进行评价,是否合并管腔狭窄及狭窄的程度等〔3〕,都能准确地做出判断,临床可以提早用药减轻或者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达到稳定斑块、减少梗死的发生。从表2中可以看到,高血压病颈动脉IMT增厚及颈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并且病变多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外动脉起始段,易造成管腔狭窄,而狭窄处特殊血流改变易造成斑块脱落〔4〕,所以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目前血管外科和血管的介入治疗正迅速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手术后患者的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在评价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综上所述,颈动脉彩超是一种无创检查手段,简便、安全、可靠、费用低、易于重复,是现在筛查高血压颈动脉疾病的首选手段,而且可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对早期预防和干预心血管病发病提供重要临床价值。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