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房肿块的诊断分析

2018.8.07

  近年来乳腺疾病及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已成为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病及多发病。2年来收治乳腺肿块患者169例,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乳腺肿块患者169例,经过超声检查后,又经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住院患者,其中男38例,女131例。年龄19~72岁,平均38.6岁,其中偶然发现肿块71例,体检发现肿块98例,自觉乳腺胀痛116例,乳头溢液17例。 
  仪器与方法:使用日立6500及飞利浦飞凡影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探头频率7.5~10MHz。调节仪器,以图像清晰、层次分明为准。设定浅表器官条件,运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患者无需特殊准备,常规采用仰卧位,解开上衣,充分暴露乳房,平躺于检查床上,双上肢自然放置于身体两侧,必要时两臂自然外展上台,侧卧,以便检查两外侧边缘的乳腺组织及腋窝。用直接检查法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多切面扫查,主要观察肿块的形态、方位、边缘,病灶界限、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有无钙化,纵横比值、血管分布情况及血流参数等。其中血流信号分为中心型、周围型、混合型,信号的形状分为短线形、分支形、点状及不规则形。将从外至病变内部的连续血流信号视为穿通血管。 
  结 果 
  术前检出乳腺肿块患者169例,经乳腺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良性肿瘤121例,恶性肿瘤48例。良恶性中差异存在着显著性。良性肿瘤中较常见的有纤维腺瘤和导管内乳头状瘤。回声以均匀低回声为主,周边可伴有包膜回声,形态较规则,无钙化灶或有轻微钙化灶,内部可见少量血流信号或无血流信号,较大纤维瘤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后部回声多数增强。肿块压之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恶性肿瘤中以乳腺癌及肉瘤多见。以乳腺癌最常见,约占乳房恶性肿瘤的80%。多呈实质性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缘不规整,呈蟹足样改变,周边无包膜,后部回声可衰减、增强或无明显改变。肿块内彩色血流检出率随肿块的增大而增高。 
  讨 论 
  乳房肿块是乳腺疾病最常见的重要体征。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乳房内各层软组织结构。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主要用于确诊乳腺内肿块并正确分辨囊性肿块及实质肿块,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及肿瘤定位,无创确诊乳腺导管扩张,确诊腋窝及胸廓旁淋巴结肿大并提供肿大淋巴结的性质。一般良性肿块生长速度缓慢,边界清楚,包膜光滑,活动度大。以纤维腺瘤和导管内或囊内乳头状瘤多见。乳腺纤维腺瘤常发生于15~35岁年轻妇女,发病原因一般认为与雌激素作用有关。通常是孤立性,亦可多发性、双侧性。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整包膜,内部为低回声,后部回声多增强。少数不典型图像肿瘤可呈长条形,边界欠规则,无明显包膜,内部可囊性变。恶性肿瘤中以乳腺癌及肉瘤多见。乳腺癌早期较小时,形态较规则,边界较规整。较大时,形态多不规则,边界不整,无包膜,边界呈锯齿状或蟹足状,界限不清,有时可见较强回声晕。肿块内部多为低回声,周边可有强回声声晕。少数可为等回声及强回声。簇状及点状钙化为其特征性表现。近半数发生在乳房外侧。多数患者在无意中发现乳房肿块,肿块生长速度快或肿块在短期内突然迅速增大。多无疼痛,因Cooper韧带受侵犯致使局部皮肤下陷、粘连称“酒窝征”,是一个很有诊断价值的体征。疾病中期可出现腋下淋巴结肿大。晚期局部出现“橘皮样”外观,是由于淋巴管受阻,皮肤水肿,毛囊与皮肤组织紧密相接,毛囊处形成许多小孔如橘皮样病变,进一步发展可出现皮肤溃破,肿块与胸壁粘连。 
  目前超声已成为乳腺病变重要的检查方法。不足之处是诊断是诊断水平因个人因素有较大差异,操作者依赖性强,且长期以来对乳腺病变的声像图描述和分级诊断缺乏统一的规范和诊断标准,不同医院及不同医师报告和诊断缺乏一致性和可比性。随着超声技术的飞速发展,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和检查,使乳腺组织结构,病变形态、大小及位置能够得以清晰显示,为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乳腺疾病的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提供了重要信息。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与病灶大小有直接关系,肿瘤≤1cm预后较好,因此早期诊断对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血供等情况观察,可提高其判断的敏感性,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有价值的指标,且具有无创性、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无辐射等特点,并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且在评价治疗效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应作为首选。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