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病例分析

2022.1.01

1.病例资料

 

62岁男性,因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肢体乏力1周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正常。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长期服用相关药物控制,血压、血糖控制满意。6个月前因左侧颈内动脉狭窄在外院行左侧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硫酸氢氯吡格雷3个月后,一直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凝治疗。

 

入院头部MRI示颅内有明显新发脑梗死(图1A、1B)。头部CT灌注成像检查示左侧大脑半球缺血,部分失代偿(图1C、1D)。DSA检查示右侧颈外动脉开口处狭窄;左侧颈动脉支架内狭窄再次发生,狭窄程度为90%(图1E)。经过讨论决定实施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术前未停止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治疗。术中电生理监测,未使用分流管。舌下神经受到保护,颈动脉分叉完全暴露,以便向近端和远端放置血管夹钳。在支架上进行动脉切开,切开的长度取决于支架的长度和位置。术中见支架长成颈动脉斑块,突出于外膜下方,支架管腔未被颈动脉内膜覆盖(图1G~J)。

 

手术成功地切除内膜斑块和支架,而外膜完全被保留下来。随访显示颈动脉无狭窄,预后良好。被移除的支架为具有内膜增生的复合体,最后以常规方式缝合颈动脉(图1K、1L)。术后为防止高灌注,将血压严格控制在110~130 mmHg,并小剂量使用甘露醇。术后3 d拔出引流管后即可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100 mg),并在出院后长期服用。术后3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通畅(图1F),且相关神经功能症状消失。

 放讨论前.png

2.讨论

 

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很多,如因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血管弹性回缩差、不稳定斑块标志物表达和术后支架处血管内皮炎症反应、开放式支架的使用等等。支架内再狭窄主要由内皮破裂和磨损引起,这是由球囊膨胀和支架置入引起的。这种血管损伤引发几种介质的释放,导致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粘附,释放血管活性、血栓形成、淋巴细胞和有丝分裂原物质,导致血管收缩,血管重塑,新内膜增生,血栓形成和炎症,最终导致支架内再狭窄。

 

尤其是开环式支架,径向支撑力小,管壁附着力相对较小,贴壁性差,有明显的纵向回缩,血管被拉直致活动受限,而支架表面存在电荷的吸引作用,这使得支架在置入即刻便能吸引血小板聚集,附着在支架的内表面形成微血栓从而导致狭窄。当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时,可以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支架术后严重的再狭窄,特别是在有硬斑块和钙化的情况下,无论是否使用球囊扩张或支架术,治疗结果都可能很差,甚至可能导致斑块脱落。

 

在这种情况下,斑块剥脱术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可同时移除狭窄的斑块及支架。我们认为,要想达到成功剥离,首先是手术切口的设计应该足够长,切口的上端需沿着腮腺的后缘延伸至乳突。其次是在解剖二腹肌和胸锁乳突肌肌肉时,必须做到足够暴露,以便颈内动脉的远端可以清楚地暴露。在剥离过程中,因为支架已经浸没在颈动脉壁的斑块中并且被外膜包裹着,斑块已经在支架内生长,因此,在打开和切割动脉时,需要小心剥离并移除支架以避免血管壁穿孔,以此达到颈动脉外膜完全保留并直接缝合。在解剖支架标本后,我们发现内膜增生,并且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比,内膜增生是稳定的。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