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移位病例分析

2022.3.11

随着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临床,术后各种并发症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支架移位回缩是CAS术后少见并发症,常常导致颈动脉再狭窄,现报道1例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5岁。因"发作性右眼黑矇6个月,右侧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4个月"于2013年3月11日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于2012年9月开始反复出现发作性右眼黑矇,每次约数十分钟后自行缓解。

 

2012年11月1日在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显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图1A),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于2012年11月4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CAS。术中在美国雅培公司Aucclink 4.5 mm保护装置保护下,使用雅培公司4~30 mm Viatrac球囊预扩张颈动脉狭窄段后,置入9~40 mm Wallstent自膨支架一枚(美国波士顿科学公司生产)(图1B、图1C)。术后第2天复查颈动脉彩超显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支架术后残余中度狭窄。术后患者症状缓解,一直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及阿托伐他汀片(20 mg/晚)。2013年3月4日于当地医院复查头颈CT血管造影(CTA)时发现右侧CAS术后再狭窄,支架向下移位、回缩(图1D)。既往史:有糖尿病史2年,口服拜糖平治疗。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及卒中病史。否认嗜烟酒史。入院体检:血压130/85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神经系统体检未见异常。入院后于2013年3月13日做DSA见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颈动脉支架移位(图1E)。

 

经病例讨论评估及家属知情同意后,于2013年3月16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右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中剥离出移位的支架(图2)。术后第4天复查CTA示右侧颈内动脉血流通畅(图1F)。患者一直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及阿托伐他汀片(20 mg/晚),随访半年,无明显不适。

 

14931672614271.png


图1患者右侧颈内动脉影像图。A: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B、C:2012年11月4日行颈动脉Wallstent支架植入术;D:2013年3月4日CT血管造影(CTA)示右侧颈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支架向下移位、回缩;E:2013年3月13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颈动脉支架移位;F:2013年3月20日右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复查CTA示右侧颈内动脉血流通畅

 

14931672707479.png


图2右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剥离出移位的支架

 

讨论

 

术后支架移位回缩是CAS治疗后少见的并发症,目前仅有2篇文献报道,术中植入均为Wallstent颈动脉支架。Yoon等认为Wallstent支架植入后慢性弹性自膨,以及支架与颈动脉管壁贴合不完全可能导致支架的回缩移位。Zhao等报道1例,认为Wallstent支架移位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直径差异过大、使用支架直径偏小有关。

 

本例支架移位回缩可能的原因为:(1)Wallstent支架属于闭环设计的自膨式颈动脉支架,编织的网孔较小,能够较好覆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术后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较低,但这种设计导致支架贴壁性较差。本例术后颈内动脉有中度残余狭窄,提示支架可能贴壁不完全,颈动脉内皮细胞不容易覆盖固定支架,支架可能出现移位。(2)患者颈总动脉管径和颈内动脉起始段管径差距较大,颈总动脉管径粗,对支架的纵向支撑力较弱,CAS后支架慢性自膨,易向管径较粗的颈总动脉侧回缩、下移。(3)Voûte等发现Wallstent支架径向支撑力小于Acculink、Protégé等开环设计的自膨支架,管壁附着力相对较小,可能更容易出现移位滑脱现象。(4)Wallstent支架顺应性较差。本例放置支架后原有的血管曲度变直,血管活动度受限,颈动脉活动力度作用于支架,可能促进支架向下移动。

 

目前虽然CEA仍是颈动脉狭窄治疗的金标准,但CAS微创的优势使其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颈动脉狭窄最佳治疗是CAS还是CEA,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个体化选择,包括颈动脉狭窄位置、颈动脉血管情况、动脉血管入路是否合适、患者的年龄及手术风险等因素来综合评估,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对于支架可能出现移位的病例,可以优先选择CEA治疗。如果选择CAS治疗,宜选用开环设计的锥形支架,以保证良好的贴壁性及顺应性,避免出现支架移位、回缩。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